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逻辑演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经历了三次开拓性的飞跃,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得益于历史成果的渐次积累,同时最新成果又极大地丰富发展了历史成果。如在政治路线中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针对实现温饱的目标,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针对总体上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江泽民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针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回答了“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可以说,科学发展理念得到渐次深化,即关注经济发展——强调全面发展——形成全面发展的系统理论。此理论的“三级跳”说明发展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是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围绕党建主题形成了一系列承前启后、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成果和观点
如党的执政问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长期思考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邓小平强调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到江泽民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再到胡锦涛提出“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主线”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样一个前后呼应的理论体系。又如,邓小平鉴于我们党长期搞“以阶级斗争为纲”,忽略了抓经济、抓业务的实际,加之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飞跃发展的现实,要求全党努力学技术、有文化、懂经济。江泽民在世纪之交则把“讲学习”与“讲政治”、“讲正气”紧密联系起来,并将之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要求,号召在全党开展“三讲”活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则在新世纪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明确终身学习的目标,并倡导建立集体学习的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创新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除具有全面性、开放性、继承性、超越性等共同点外,还显现出各自突出的特色。
从整体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创新环境,即它是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历史条件下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深刻变革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高举毛泽东党建思想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复杂形势下总揽全局、深谋远虑、凝聚人心、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各个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因而,各个历史阶段的党建理论又显现出不同的内容和风格。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党建理论是在总结党执政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和“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因而,尤其具有扬弃性、开拓性和首创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首先否定了在长期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下仍然认为党是“对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的思想,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的重要命题。围绕这一命题,他着重阐述“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重要观点,引导全党自觉向执政党思维转型,并着手筹划改革党的领导制度。这开启了党的建设的新思考。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党建理论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谷,特别是在总结苏联、东欧等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中形成的,也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因而更具有转折性、系统性。在国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背景下,共产党如何执政才能获得人民支持,共产党如何执政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问题十分突出地摆在全党面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课题,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同时要求全党重点解答和实践“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回答共产党应当怎样执政才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持久拥护和支持的问题。另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内涵上突破了以往党建目标仅局限于政治性、阶级性内容的思维定式,把党建目标与探索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党建理论是在历史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背景和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也是在提出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发展起来的,因而更具有人本性、和谐性。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新的要求,保证执政安全、国家长治久安、社会长足发展?对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中确立新的思路,作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根据时代要求,提出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系列新思想、新命题、新论断,从而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的党”的问题,进一步揭示了党执掌国家政权的规律和党自身建设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增添了新内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