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产出“涨”势的背后(2)

中国科技论文产出“涨”势的背后(2)

核心提示:9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数据印证了中国最新的国际论文产出“涨”势动态,并粗线条勾勒出了数据涨落背后中国科技发展的最新轨迹。

高校论文产出占主体,但专利占比较低

与2011年度中国表现不俗的国际科技论文82.1%由高校贡献这一比例相似,2012年的统计数据也同样印证了高校在中国科技论文产出中的主体地位。

在2012年国家级基金资助产生的13.47万篇国际论文中,高校占83.3%(见图5)。在2012年中国表现不俗的论文中,高校为35588篇,占我国表现不俗论文总数的81.8%,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为7339篇,占总数的16.9%。这意味着高校仍然是中国科技论文产出“大户”。

2012年,世界各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150种期刊共发表论文47651篇,其中中国发表的论文为4020篇,占世界的8.4%,排在世界第二位。中国在这些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有1336篇是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产出,占总数的33.2%。发表在世界各学科高影响力期刊上的论文,超过八成来自高校。其中,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以170篇、154篇、148篇、129篇和128篇跻身前五名。

但是,在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根据中国国际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援引欧洲专利局专利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07至2011年,中国所有机构(包括在华外企)拥有的三方专利数(指向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专利局都提出了申请并至少已在美国专利商标局获得发明专利权的同一项发明专利)约为2549项,其中中国内地机构(个人)拥有的三方专利数约占51.3%,外企(含中国台湾企业)拥有的三方专利约占48.7%。中国内地三方专利中,高校专利数仅占2.6%,科研机构专利数约占3.9%,公司企业专利数约占73.7%。这说明,在科技创新链条上,高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存在“短板”。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