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南辕北辙的“精神病指标”应当思(4)

【案例】南辕北辙的“精神病指标”应当思(4)

按照卫生系统目前的计划,这些执行中的问题,只能靠执行来解决。河南省卫生厅疾控中心告诉南都记者,郑州市的上述筛查行为,属于“686”工程的一部分。“686”的全称为全国精神疾病救助康复工程,于2012年5月由中国疾控中心启动。河南与中央对接的“686”办公室,则设在位于新乡市的河南省精神病院内,负责人由该院的防治科主任兼任。

在“686”启动后一个月,原卫生部又印发《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办法》,之后又出台考核评估方案等一系列措施。这些部门规章都是为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精神卫生法》配套,意图编织一个遍及全国的治疗管理体系。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进行大规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有两次,分别在1982年和1993年。据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一位专家介绍,当年的流调因为缺少必要的技术手段,导致调查结果往往滞后于调查两三年。近20年来,大规模调查的缺位,也使得目前的精神疾病发病率等基础数据,难免存在失真问题。

事实上,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管理治疗重性精神疾病是一项附加的任务。之前,这些患者都跟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归在一起,数目比现在少得多。而在卫生系统推动之后,患者人数开始猛增。冯新生说,他们此前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只有几个人,如今他们基本完成了30多人的指标任务。

接受采访的多个社区的医护人员告诉南都记者,收集精神病人的情况一方面是为了定期随访,免费发药并定期检查,此外是为了防止精神病人引发的社会问题。国际上流行的“社区康复”的理念,也被引入现行的管理治疗体系之中。这种理念认为,医护人员应该协助病人融入社区正常的生活,发挥应有的社会角色功能。

然而,现在仅仅是患者人数指标,就让很多片医为难。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社区一直强调以预防为主,最好都不要得病。现在按照硬性指标要求,必须达到多少,“总不能非得让我去给你造个病吧。”

精神病法律问题专家黄雪涛律师认为,将硬性指标纳入某种疾病的统计排查中,“很荒诞”,各种量化指标下的治疗,对病人们也并非最重要的。在黄雪涛看来,精神疾病患者多种多样,但大部分都丧失了程度不等的社会功能,对他们的救助治疗,应该从恢复社会功能入手,着眼于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

在上级卫生部门最新一轮的考核中,黄琳琳所在的丰产路林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然没有完成任务,按照文件的规定,这将会被扣分和督导。

新闻跟踪:郑州被指摊派指标寻找精神病人 卫生局:引导非强制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日前有媒体报道:“郑州市卫生局摊派固定指标,强制社区寻找精神病人”。郑州市卫生局10月9日就此做出回复称:进行重性精神病人筛查管理是依据国家卫计委文件进行的,“指标”只是指导性,不是强制性。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郑州市内不少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了完成“指标任务”,“逐户排查”本辖区的精神病人,并进行建档登记。为核实此种说法,记者对郑州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探访。

马培新是郑州市北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精神疾病工作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去年她所在的北林社区服务中心排查出15个精神疾病患者,而她所工作的社区有将近10万人口,显示不足媒体报道的千分之二的标准。在马培新看来,有媒体报道的“郑州规定各辖区筛查发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任务数不低于辖区常住人口数的2‰”的说法并不准确。

马培新:我们现在这个工作都已经结束了。那都是去年的事儿了。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疾控中心布置下来的。

记者:今年咱们还继续筛查吗?

马培新:没有。现在就是说现有的在管理。

记者:现在社区有精神疾病的有几个人呢?

马培新:15个人。都已经登记在册了。都已经建档了,纳入管理了已经。

去年郑州市卫生局下发了《郑州市2012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按常住人口比例对“重性精神病人进行筛查管理”的指导性指标,也正是因为这一份文件,引起了近日社会的热议。

郑州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目标,是为保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切实负起责任,以更好掌握郑州市重性精神病人的真正的发病情况,提高重性精神病人社区的发现率和管理治疗率,降低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现象的发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