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三:金融改革向深水区推进
除了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外,市场对金融改革继续向深水区推进预期较强。汇丰预计,金融改革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议题之一,关注市政债发行、利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开放等。
今年7月份,央行提出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证监会等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增加到1500亿美元。舆论在为此叫好的同时,也呼吁利率市场化改革更为关键的一步应尽快到来,即放开存款利率管制。
而在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首项要求被提出。其中对于存款利率改革的表述为,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建立健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推进金融改革有利于完善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提高境内外资金配置效率。未来相关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包括批准设立民营银行等。”近日多家媒体披露,国内首批10家民营银行名额已经下放到了各省,广东(除深圳)、江苏、浙江各拿下了两个名额,而深圳则单独获得1个名额。
热点四:城镇化发展等待大纲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和机会,也被认为是本届三中全会可能发出的“好声音”。目前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还没有一个具体性的纲领,市场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政治局将对城镇化发展给出一个系统性的纲领。
今年6月,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指出,目前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市民化进程滞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郑新安认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破除地方土地财政等将是下一步相关改革重点。
其中,户籍改革涉及面广,但进展缓慢,目前仍停留在地方有限试点的层面。三中全会之后,户籍制度将如何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今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国家城镇化的规划,可能户籍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未来一两年中小城镇的户籍制度会初步放开或基本放开,三、五年大中城市的有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会推开,未来十年左右,八到十年,2020年前后,我们基本解决户籍制度问题。这样使得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市民,成为一个有序的过程。
热点五:资源价格改革有望被提及
资源价格改革被业界认为有可能被会议提及。
今年以来发改委频频发力,通过减少电煤价格干预、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非民用天然气价格等进行改革。业界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将会持续推进构建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价格改革,有关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资源要素市场体系等亟待建立和完善。
值得留意的是,有些分析人士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7月在武汉的讲话视为11月报告的基调。7月23日,习近平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近期他关于改革最为全面的一次讲话。
习近平首先提出的是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与十八大后在多个场合相同,他再次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他说:“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具体来看,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对脱硫脱硝电价进行补贴,对生物质、太阳能光伏、垃圾发电等实行支持性价格政策,实行阶梯电价、水价、气价等。
历届三中全政策回顾及对股市影响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1993年,之前已经反弹上涨半个月,会议结束以后上涨保持了一个月,然后下跌。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1998年,之前有2个月的上涨,会议结束以后上涨保持了一个月,然后下跌。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是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展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2003年,之前是持续下跌,会议结束以后继续下跌一个月,然后上涨。
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最大的突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2008年,之前是持续下跌,会议结束以后继续下跌一个月,然后上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