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等高端服务或成未来更大“失血点”
相比国际分支机构缺失所造成的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赤字,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对记者表示,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服务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金融、咨询、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还相对较低,服务贸易发展有赖于中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非朝夕之功。
9月8日商务部在厦门举办的“现代服务贸易与全球投资”论坛上,中外贸易专家济济一堂,一组数据引人注目:目前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约80%,韩国为70%,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比重平均已超过50%,而中国则只有44.6%。中国服务业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同类发展中国家。
滞后的中国服务业发展为服务贸易赤字进一步攀升埋下了隐忧。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中,运输、旅游、建筑、通信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占比超过60%。相比之下,金融、咨询、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在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则相对较小,尤其是金融服务,上半年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总额仅28亿美元,逆差2亿美元,与逆差357亿美元的旅游服务进出口形成鲜明对比。1—6月份,中国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端服务业,贸易逆差增长超过170亿美元。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对记者表示,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企业缺乏国际分支机构不同,中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相比,风险定价能力较弱,在不少中资银行开设有分行的国家及地区,中国“走出去”的服务、制造企业仍会选择汇丰、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提供金融服务,若想促进中国金融服务出口水平,则需增强中资银行风险定价能力,而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与商务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课题研究的倪月菊对记者表示,相比其他国家,目前中国对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开放程度依然较低,使得中国金融等服务贸易额偏低。随着未来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国际竞争力较差的金融、保险等行业暴露在跨国竞争之中,其贸易逆差势必将快速扩大,高端服务贸易逆差将成为“中国服务”更大的失血点。
下一轮“赤字”冲击波逼近
就在中国传统服务贸易、高端服务贸易双向“失血”难禁之时,国际下一轮“赤字”冲击波已然逼近。
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6月,美国服务贸易顺差增加2亿美元,至191亿美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玉辉看来,金融、教育、医疗、传媒是美国的优势产业,美国正在积极推进这些高端服务业的可贸易化,作为其5年贸易出口倍增计划的重要支点。
所谓服务业可贸易化,即通过新兴技术为载体,使传统意义上很难实现跨境交易的服务行业,变得可以贸易,在各国之间形成进出口。
9月8日“现代服务贸易与全球投资”论坛上,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兼总裁王新奎表示,近来兴起的服务数字化,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服务业的形态。举例来说,传统的医疗服务,此前必须面对面交付,从而很难形成服务的进出口。例如中国人在中国,很难享受到美国医生面对面的医疗服务。然而,如今在数字化交易以及电子支付的方式下,通过电脑屏幕等,医疗服务开始在全球各地实现顺畅的跨境交易,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服务业实现可贸易化。例如通过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平台,全球的一切知识产品几乎都可以实现跨境交易。近日,苹果公司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App Store已拥有90万款App,超过500亿次下载量。上线5年以来,App Store为苹果公司创造了巨额的销售利润,而这一切反映在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则表现为巨额的美国服务出口与顺差。
在数字化交易以及电子支付等新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传统服务业比重逐渐下降,而新兴服务比重则快速上升。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助其优势的金融、咨询、医疗等产业,希望在全球,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打开市场。
近期,美、日、欧等在华商会纷纷呼吁加快中国服务业市场开放水平,日前中国日本商会发布《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3年白皮书》,希望进一步开放中国服务业,如银行、咨询、电信等等。9月5日,中国美国商会在《中国服务业的挑战与机遇》报告中,对中国金融、快递、医疗等12个服务行业提出了具体的开放建议。
与此同时,借助美欧TTIP与美日TPP等自由贸易谈判,美国正在WTO之外另起炉灶,构建全球新的贸易规则,拓展新兴服务市场。
倪月菊表示,相比商品贸易,全球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程度尚低,一系列非关税壁垒阻碍了服务的跨国流动,新一轮贸易谈判,已经将谈判重点从有利于商品贸易的关税减让转移至市场开放、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有利于服务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削减,重构世界贸易新规则,为服务的跨国交易扫清了障碍。
专家表示,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金融、咨询、医疗等产业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实现服务的可贸易化,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必将大幅扩大。如果坐视服务赤字进一步攀升,不但中国商品贸易所积累的顺差将被吞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转型也将成为一纸空谈。(记者 胡维佳 李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