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工作缺陷的集中反映
解决问题是纠偏、纠错和补救
为6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武汉老年人优待证》,是武汉从2008年开始推行的政策。老人持该证可享受免票游览旅游景点、免费乘坐市内公交等优惠。但在部分区域存在老年证办证地点过少、办证时间偏长、年审手续繁琐等问题。
发现问题后,武汉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边查边改,专题研究并制定了简化老年证手续的办法。过去,老年证年审只能在指定的26个地方进行,老人普遍感到很不方便。如今,武汉已取消了老年证年审制度,利用600余个中百超市网点就近为老年证提供充值激活服务,并代收意外伤害保险费;每个社区、街道和单位的老干部工作部门都有为老人代办业务的义务。
问题是工作的缺陷,是工作没做好的集中反映。因此,解决问题不是对群众和基层的恩赐,而是纠错、纠偏和补救。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武汉就以这样的心态对待问题。
“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为什么要按工商业电价而不是居民用电标准收费?”有群众提出质疑。近年来,武汉开放社区纳凉点和取暖点等民心工程,给居民带来了便利,但社区负担也随之增加。
据了解,武汉市城乡社区工作服务设施一直按照一般工商业电价0.983元/度收取。其实,2010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就明确要求,社区服务设施的供暖、水电、煤气、电信等费用应按照当地居民使用价格标准收取。
了解到基层群众的呼声后,社区电费支付不合理问题被列为教育实践活动首批整改问题之一。8月26日,武汉市物价局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城乡社区工作服务设施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城乡社区工作服务设施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执行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标准。这项新规,每年可为全市1200多个社区节省电费开支1600余万元,平均每个社区每年减支约1.36万元。
有问题就有责任人
制定落实时间表,责任分解到部门
武汉辖内有166个湖泊和165条江河,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1/4,素有“江城”和“百湖之市”美誉,武汉市民对湖泊有与生俱来的爱护情愫。近年来,由于湖泊的管理和保护不力,违法填湖屡禁不止,湖泊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往往是媒体曝光了、上级批示了,主管单位才去处理;有的湖泊沿岸被开发商占用,公共湖泊成为少数人的后花园,群众意见越来越强烈。
这一问题被列为边学边查边改的内容后,市水务局制订了包含9项工作措施的专项整改方案,方案明确规定了责任单位以及整改时限。其中明确要求市水务局、市湖泊管理局于10月出台湖泊保护管理责任制,要求各相关区人民政府、各区水务局年底前继续推进环湖道路建设和湖泊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市湖泊管理局10月底前制作标注全市湖泊位置及大小的湖泊分布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