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习总书记再次表示,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石是人才,必须择天下英才而育之,聚创新人才而用之。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时代。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光明和灿烂的前景,一切有志于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都可以大有作为。
“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人才的决定性作用,古圣先贤已察其要领,中国共产党人更得其精髓。从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党的旗帜下就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英才,用热血、智慧和创新创造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当年,钱学森这位被美国人称为“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的伟大科学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后,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是“得士者强,失士者衰”最生动的例证。
业以才兴,国以才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实现中国梦的新的伟大征程,决定了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转型,有赖于各条战线培养、造就、发现一批批可堪重任的英才。正如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那样,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习总书记对广大留学人员提出的殷切希望,饱含着我们党对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视,为我们如何育才、用才,以人才强国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爱国主义精神是育才之魂。习总书记勉励中华才俊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总书记的热切期盼,为如何育才提出了关键指引。
爱国主义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为国成才、以才报国是成就事业最强大的动力。今天的海内外中华英才,同样要满怀这样的情怀和志向,脚踏着祖国大地,胸怀着人民期盼,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