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凝聚人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吸引人才,为他们实现报国之志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要通过生动、有效、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中华英才们深深懂得,同人民站立在一起、同人民奋斗在一起,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曾激励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奋发成才,报效祖国。今天,要通过学校教育等途径,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当代青少年自觉树立“为中国梦而读书”,时刻准备着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造就一批又一批的才俊。
矢志刻苦学习是成才之基。习总书记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总书记希望我们的人才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对人才成长的极大激励。
当今,新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生产模式的出现使许多领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任何一成不变、“一招鲜,吃遍天”的旧的评价标准显然已经过时。人才要持久“吃香”,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战胜自我。因此,迫切需要不断拓宽眼界和视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堪当大任、能做大事的优秀人才。
刻苦学习,靠理想驱动,也要“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激励。中国梦也是人尽其才的梦,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需要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我们要改变长期形成的重引进、轻使用的现象,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越是“有用”,就越能激励人才不停地吸收新知识、养成新本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奋力创新创造是用才之道。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为中国梦用才,要用的是创新创造之才,也就是总书记所概括的“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著,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
古人云:“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让创新创造之才迸涌,必须创造一个聚集人才的环境。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为中国梦聚才,必须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尊重创新自主权;必须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种制度樊篱,克服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采取科研成果参股等形式,让人才在创新创造中实现价值;必须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行行出状元”。如果说,高端人才是人才金字塔的“顶尖”,在各行各业中创新创造的高技能劳动者则是基座。为此我们要拓宽人才视野,要看到新一代素质更高、视野更广、技能更强,支撑着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工人,同样也是创新人才。要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夯实人才金字塔的基座。
“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只要我们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继续深化改革,敢于突破、善于创新,就不愁形不成不尽“人才”滚滚来的景象。如果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单位都不断完善育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人尽其才必然人才辈出,人才强国必能托起中国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