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考试进京”如此荒诞言论,还是少说为妙 (4)

【案例】“考试进京”如此荒诞言论,还是少说为妙 (4)

记者:“去农村化”势必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城市人的生活成本也要提高,小商贩的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文国玮:这还是意识的问题,其实大家都明白,无照商贩的商品质量很差。就比如你在地摊上吃饭,地沟油问题、添加剂问题,吃到嘴里全是不安全的食品,消费这些食品的,许多也是外来流动人口,这种低档次、影响健康的消费,我们的政策难道应该鼓励吗?

考虑到生活成本的问题,那我们城市中心,有一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完全可以发展以百年老店为主的商业网点。这里说的百年老店,并不意味着价格就可以无限制地提高。比如护国寺小吃这样的店面,价格便宜,质量有所保障,这完全可以做得到,而且政府还可以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只要管理到位,改变唯利是图的经营方式,这种店面的成本可以比无照商贩还低,将无照商贩的市场挤掉。

反过来说,我们目前一些正规老字号的发展思路是有问题的,一个包子卖八九块钱,大大超过成本。如果形成这样的经营方式,那么必然造成很多人要买低档的、便宜的,给了无照摊贩机会。

此外,政府也应制订政策,引导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我认识一个朋友,在海口搞一个设计院,二十人左右的公司。每天自己做饭,一个锅一个灶,全都解决了,成本也不高,还很卫生。职工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无形中挤了无照商贩的市场,客观上有利于农村化现象的消退。

记者:除了吃的问题,还有住的问题。

文国玮:有正常工作的外来人口,其居住也未必非要靠大杂院、群租房解决,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什么非要群居在一间房里呢?我们能不能把廉租房提供给这些人?甚至可以建一些集体宿舍、单身公寓,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鼓励企业自建一些集体宿舍,如办公楼加盖轻钢结构宿舍房,供员工居住。

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但有关部门迟迟不去办,我不由得想,是不是问题太小了?有关部门没有动力去管理?

再比如我们说的就医问题,不是说把外地人都轰出去就解决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北上广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地方上去?可不可以要求北上广的医生三年内要有一年去地方诊疗,帮助提高地方的医疗水平?我想这样做可能会缓解外地人过多地来京就医的问题。但我们还是得问,谁应该管这个问题?

“考试进京”背后的隐形歧视

文国玮希望把方向问题放弃,而视之为技术问题,所以为了城市化秩序就可以只计方法有效,而不计方法善恶。

“外地人进北京要考试”,清华大学教授文国玮发出建议了,但是又改口了。文教授回应舆论对他建议的质疑,“希望多关注城镇化问题”,而且“不赞成过度宣扬炒作”。

其实也不能说完全改了口,文国玮只是降低了调门。在建议时,文国玮说科学化的城镇化途径,办法很多,“比如外来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户口,可以考虑进行考试审核”,他还设想了考试项目,“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试、法律知识的考试、工作能力的考核等等”。他还请出“国际经验”,要有“工作许可制度”,无证属非法打工,就要处理。

文国玮还设想了清理城市的做法,“造成农村化现象的人,例如一些没有相应素质的人,我们要将他请出去,对于已经形成的恶劣居住环境的现象,要逐步清理,恢复城市应该有的秩序。当然不能粗暴地把人轰走,要根据情况疏散到其他地方。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出面,盖一些临时住房,解决他们暂时的居住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