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作风

延安作风

核心提示:延安,这座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历史古城,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到来,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延安作风。这种新的精神追求使延安成为一座高耸的精神灯塔,指引人们奋勇前进、争取光明。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为把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抗日的堡垒”“民主的模范”,毛泽东积极倡导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延安作风”。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外,毛泽东十分注重思想建设,特别是针对党的领导干部,他强调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经过努力,延安逐渐形成了以勤俭、平等、民主、亲民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风尚。延安作风的形成和影响,有力推动了抗日战争以及后来民族解放战争的进程。

延安,这座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历史古城,到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饱经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走到了历史前台,成为举国瞩目的中心。之所以受到人们关注,不是因为这座城本身发生了什么神奇变化,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到来,使这里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延安作风。这种新的精神追求使延安成为一座高耸的精神灯塔,指引人们奋勇前进、争取光明。

什么是延安作风?毛泽东曾有过生动的解释。1939年秋的一天,毛泽东应邀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马列学院特意安排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宣传干事马洪和校务处长韩世福四人,前往杨家岭迎接,中途在延河的一座桥上迎面遇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得知他们的来意后,摇摇手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做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说话之间,毛泽东又用眼睛盯着他们四个人,哈哈大笑说:“四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毛泽东的风趣幽默,把大家都逗乐了。但毛泽东接着说:“那才不像话嘛,对不对?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坐八抬大轿,前簇后拥,浩浩荡荡,摆威风。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既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路算得了什么?……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

为什么要养成这种新的“延安作风”呢?毛泽东的答案很明确:“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地踏上革命征程。延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了保家卫国,中国共产党毅然担起抗日救国的重任,举起团结全民族抗战的大旗。“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团结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士共御外辱,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形成良好作风,竖立一个标杆,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同时,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斗争趋于白热化;根据地内部也出现财政经济困难、物资匮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激发人们的斗志,给人们以希望,也要求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不同于以往党派、军队的作风。另外,相比于以前,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在延安时期总算是稳定了不少,不仅有了比较稳固的根据地,还实现了局部执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意志薄弱者,忘却了艰苦奋斗精神、抛弃了谦虚谨慎态度,有些骄傲自满了,甚至要享受生活了。这种现象虽是少数,也必须给予严厉警示,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铸造一种新的社会风尚。这种风尚,就是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要平等民主,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就是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责任编辑:刘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