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聚焦“办好每一所学校”
“政府主要职能之一就是配置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是要努力办好每所学校,教育部门关键要做好经费、师资和生源的合理配置。”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表示。
“十二五”期间,南京实施的“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建设工程”,累计投入2.4亿元,共完成180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塑胶运动场地改造。同时,启动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堂提升工程”,近两年累计投入2亿元,改善食堂面积10多万平方米,使农村学生就餐环境彻底改善。“十二五”期间,南京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达16.97%,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达83.75亿元。
今年秋季开学,热点学校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校长李建华出任建邺区新建的莲花实验学校校长。他告诉记者:“这所学校接收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我的人事关系已转过来,就是做好了长期在这里工作的准备。”据介绍,近3年像李建华这样通过轮岗、支教、挂职等方式进行流动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已超过7300名,其中校级领导和特级教师有700多名。
今年南京市明确提出,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6年、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须在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间进行交流。到2015年,南京各区每年教师交流比例将不低于教师总数的15%,城镇学校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将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的15%。
南京一直坚持实行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政策,2013年,全市21所热点高中拿出指标生计划达5460人,占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1/4。据统计,南京初中择校生比例已从2011年的26.2%下降到2013年10.4%,小学择校生比例同步下降超过11个百分点。
底部提升,让困难家庭子女上好学
南京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彰显了鲜明的“草根情怀”。近年来,该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保障各类经济困难家庭子女、适龄残障儿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和质量。
从2003年开始,南京率先在全国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发放义务教育助学券,之后不断“扩容提标”。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城乡低保家庭、纯农户低收入家庭等六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免收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外,还能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享受财政性生活补助。今年9月1日,在南京栖霞区南湾营保障房片区,新建成的南京市第一中学马群分校正式启用。漂亮的校园让家长和学生们兴奋不已。“十二五”期间,南京将先后有10多所像市一中、金陵中学、南师大附中这样的品牌中小学进驻全市四大保障房片区,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中低收入家庭的门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