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2)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2)

必须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首先要纠正那种以“发展是硬道理”为名搞违背科学发展的“唯GDP论”、以“效率优先”为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以“市场化”为名规避必要的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等错误观念和做法,坚决不再以牺牲质量而获得速度、不再用速度替代一切,做到速度与质量的高度统一。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要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在对经济工作的管理中,要用更多的市场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市场驾驭能力。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要把民生工作放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把重大民生工程摆在发展工程的优先序列,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贯穿30多年改革历程。能否科学把握三者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国梦的成败。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的可承受度,成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必须坚持的三个维度。力度不能小,改革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必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各方面体制的实现形式;速度不能慢,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追赶型的,保持持续发展仍旧是必然要求,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只有加快改革和扩大开放才能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承受度不能冒,总结改革渐进式推进的成功经验,必须使改革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外围到核心、从增量到存量不断推进。同时,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结合点,改革的红利要体现在百姓切身利益上,发展的结果要惠及群众,稳定的环境要建立在民意基础上。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积极探索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新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和谐幸福之路,是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成功之路。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继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深化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价格等方面的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型企业和优秀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跟上世界科技革命步伐。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重在向市场、向社会、向企业放权,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着力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权益。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继续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着力推进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活力。

(执笔:温宪元 陈金龙 张造群)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