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坚阶段深化改革,关键是要保障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筹把握陕西全省大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难点、民生改善重点、生态建设热点攻坚克难,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解决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加快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注入强大动力,让三秦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一、坚持以深化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建设共同富裕新陕西
陕西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有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又有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创新不够、动力不足的问题。必须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盘活存量、升级增量,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就是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创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环境,着力促进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企业数量多,是陕西经济的一大特征。要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不断探索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和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强强联合和股权多元化,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切实增强其引领带动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省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是扩大就业、增收富民的重要力量。要坚决破除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抓紧清理有碍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定,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国防科工、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领域,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扶持其做大做强。积极顺应全球产业转移和分工调整的大趋势,加大开放深度、广度和力度,吸引“央企进陕”、“民企进陕”、“世界500强进陕”,推动其与我省优势产业和资源对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大中小企业深度分工、密切协作和配套发展,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充满活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切实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协调发展。陕西拥有100多所高等院校,1000多所科研机构,100多万科技人员。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全省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政策支持,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和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型陕西。坚持以建设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抓手,以工业技术、能源化工、循环经济等7家技术研究院为平台,促进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高校院所与企业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依托高新区和各类产业园区,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同时,要做精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医药、食品、纺织等传统行业,关键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加快西安、咸阳新型工业化纺织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使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充分发挥西安等中心城市优势,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就是要着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上下功夫,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在提高质量,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城镇体系,着力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剥离附着在城乡户口上的不平等福利待遇,加快实行城乡统一的居住证制度,鼓励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中,以农民工为重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体制、松绑放权,逐步扩大省内计划单列市范围,推进省直管县改革,扩大重点镇经济管理权限,激发城镇发展动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转移流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深化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等相关配套改革,建立支农惠农富农长效机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