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万人计划”助力中国梦(2)

【案例】“万人计划”助力中国梦(2)

“万人计划”解读:特殊支持让“远者来”也令“近者悦”

“万人计划”的由来

“万人计划”的由来,还要从“千人计划”说起。 2008年底,中央启动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目前已累计引进近4000人,其中包括40多位发达国家的科学院院士等世界顶尖科技领军人才。

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有“两只手”,一手抓海外高精尖人才的引进,一手抓国内人才的激励培养,防止“招来女婿气走儿”。出于这个考虑,中央在2008年底审议“千人计划”时就明确提出,适时制定实施针对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国家支持计划,最大限度地激发国内各级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2012年9月,“万人计划”正式启动实施。“万人计划”是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并行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定位于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支持。作为中国国家级人才工程,“万人计划”和“千人计划”一样,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中组部牵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共同实施。

“万人计划”的总体目标

“万人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利用10年时间,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等领域,遴选支持一万名左右能够代表国家一流水平、具有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有重大创新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

”万人计划“包括3个层次7类人才。第一层次100名,为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第二层次8000名,为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领军人才,包括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第三层次2000名,为35岁以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

“万人计划”的评审 

“万人计划”的评审工作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本着“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经过层层推荐,严格筛选而产生。首批杰出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均是“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主持人和高层次创新团队带头人。首批杰出人才入选者、清华大学薛其坤教授率领团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被誉为“诺贝尔奖级”的重大发现。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年龄全部在35岁以下,既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长江学者的学科带头人,也有“80后”教授、博导,还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其中3人还获得了首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

“万人计划”的支持措施

“万人计划”是一项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万人计划”不是简单的名誉性头衔,有关部门将通过统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支持经费、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和相关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特殊支持经费,支持入选者开展自主选题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此外,还将在科研管理、事业平台、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为他们制订特殊支持政策。对杰出人才入选者,还将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特殊政策给予充分保障。

对“万人计划”入选对象,在有关部门和单位原有支持的基础上,国家再给予直接特殊支持、提供特殊条件,形成集成效应。在经费支持方面。中国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安排每人约100万元用于自主选题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地方和用人单位还可配套给予适当支持。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该计划不铺新摊子,不设新项目,主要是对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相关重大人才工程进行整合打包,从国家层面提供特殊支持,形成与“千人计划”同等地位的国家人才工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