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6621438843743897207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进程中,我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此过程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一些重要关系没有理顺。笔者认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创新人才队伍健康发展,需要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要处理好科技精英培育与创新人才梯队建设的关系。我国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科技精英的培育,国家实施的重点人才工程、重大科技计划和重要科技奖励,大多是面向科技精英的。与之相反,尽管创新人才梯队建设也被写入了相关人才规划,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撑和专门的经费保障,导致其受重视程度较低,规划难以落实。这种重精英培育、轻梯队建设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后备人才成长,也无益于精英人才的发展,还对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使我国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健康、有序地推进,必须平衡好精英培育与梯队建设的关系。要科学评价创新活动中精英人才和其他团队成员的贡献,在成果认定上给予项目参与人足够的认可,在经费上给予项目参与人合理的资助,调动项目参与人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要切实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减少科研项目的重复资助,适度降低项目资助强度,扩大资助面,增加非竞争性和非共识性项目的资助数量,扭转科研经费过度向科技精英集中的倾向,积极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创新人才有条件创新、成长;要吸引青年人才投身自主创新活动,大幅提高青年科技人才待遇,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让大量的青年人才涌向创新队伍,确保创新人才队伍发展有充足的后备力量。

要处理好科学家成长与工程师培养的关系。与重视科学家的成长相比,我国对工程师培养的政策力度还不够大、局面较为被动:一次重大科学发现往往会引起轰动,而一个重要的科技发明或突破性的工艺改进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以SCI、EI检索论文为导向的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客观上有利于对科学家工作的认可,而工程师所进行的大量面向实践的创新性探索却因为没有固定的成果形式而被忽视;众多培养工程师的工科大学为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纷纷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由于缺乏优秀工程师,我国在产品设计、工艺装备以及自主品牌建设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许多重点实验室的实验手段和实验能力因缺乏高素质工程师队伍的支撑而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对科学家成长造成严重制约。处理好科学家成长和工程师培养的关系,是我国自主创新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要打破单一的以学术为主导的高校办学模式,从现有高校中分离出一批以培养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的高水平大学;要以企业创新活动为依托,打造工程师实践平台,尤其是要实现知名企业与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精英工程师;要重构工程师综合评价体系,有效识别并合理衡量工程师的创新贡献,给予工程师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加入工程师队伍。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