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须处理好“五个关系”(2)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须处理好“五个关系”(2)

要处理好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我国各级各类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学校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唯一实际主体,企事业单位等人才需求方无法有效参与人才培养活动,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形同虚设;教育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的刚性制约,使学校、教师和学生不得不以考试成绩为基本诉求,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专业设置滞后、培养计划调整缓慢、教学内容陈旧、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性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处理好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需要从根本上寻求对策,特别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动真格。要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进程,实现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高度协同;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培育多元化人才培养主体,使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要切实改革高等教育招生办法,推动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使高校在招生和教育管理上具有充分的自主权;要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开放化,让经历丰富的科技精英充实到教师队伍,同时也让一批教师走到企业的创新一线,使高校师资队伍流动起来、活跃起来。

要处理好国内人才选拔与海外人才引进的关系。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引进海外人才的热潮,甚至出现了对海外人才过度追捧、在人才引进上非海归不要的现象。这种对引进海外人才非理性的重视,对海外人才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了人才队伍发展的生态平衡。为协调好国内人才选拔和海外人才引进的关系,实现创新人才队伍和谐发展,应建立科学的海外人才引进评估和考核机制,准确评估海外引进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作用,把好海外人才引进关;加强人才成长的生态体系建设,在科研政策和待遇标准上,既要对海外人才适当倾斜,又要兼顾公平,实现国内人才和海外引进人才的共同成长;建立健全我国重要战略领域的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在国防工业、新兴战略产业等领域着重培养和选拔大批国内人才,构筑国家战略领域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要处理好人才的区域集聚与区际平衡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人才向东部集聚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人才分布的区际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自主创新人才向东部过度集聚,不仅造成了创新人才的浪费和调配困难,也加剧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地区人才相对过剩、大量本科生甚至沦为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中西部地区只能望梅止渴、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处理好自主创新人才区域集聚和区际平衡的关系,把握好自主创新人才区域集聚的度,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和全面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在科技、经济、文化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发展机会,为创新人才提供平台,用事业吸引创新人才、留住创新人才、发展创新人才;要破解西部经济发展的难题,引导并鼓励大型企业到西部开设分支机构,开发西部优势自然资源,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早实现西部经济的全面腾飞,为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造适宜的区域环境。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加快推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战略设计与突破口选择》[批准号:10zd&01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