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百余里200人收费,公路真成 “提款机”?(7)

【案例】百余里200人收费,公路真成 “提款机”?(7)

 【半小时观察】

连续三年报道公路三乱,每次在公路上,我们都能拍摄到各种罚款的乱象,曝光一次,地方管理部门就整改一次,媒体监督的风声过去了,公路上的三乱现象,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公路三乱为什么乱,答案很清楚,多个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争相在公路上行使着权力,提供交通服务的同时,也在多多少少的夹带部门的私利,吃拿卡要。部门合并,整合职能,严格执法的要求,从94年开始就在呼吁,但遗憾的是,面对改革的呼吁,更多的部门是以鸵鸟的态度在进行面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本届政府开门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该放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宁肯触碰利益也要“言必行,行必果”。面对总理的要求,我们再次呼唤商业流通环境,对于公路三乱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治理,是不是一些部门的利益真的高于一切?究竟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真正推动公路上的改革?我们期待着答案。

马路成运管所提款机,问题出在哪?

公路三乱问题可谓渊源已久,而三乱治理与公路乱象之间的较量也是一直没有停止过。早在1994年,国家纠风办等部门就曾发文制止三乱问题,但二十年过去了,数量颇多的文件规范、频繁的电视曝光非但没有使三乱问题禁绝,反倒呈现出越来越猖狂之势。

拿河南商丘市梁园区这个个案来说,一条短短110公里的公路,执法人员的数量却达200人之多,按照这个频次分布,相当于每开两分钟的车就要停下来接受一次盘查,而这些盘查又大多数是毫无根据的,有的执法者甚至车都没下就把罚款单给开了,司机如若想要与之理论几句,则轻则被加重处罚,重则被拳打脚踢。我们的执法者为何会这么嚣张、这么“卖命”?所收的罚款又流向了哪里呢?据媒体披露,这段公路由于财政无法负担所有人员的费用,导致他们不得不靠路吃路、上路罚款,且每位执法人员每天都有任务,如若完不成任务就要被扣工资。如此看来,马路沦为运管所的提款机,皆因畸形的管理模式使然,而要扭转不当的管理模式,需从三个问题入手。

第一,管理一条110公里的公路需不需要200人?据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交通局局长透露,梁园区这个地方交通位置比较重要,平时的工作任务也比较繁重,因此人员比较多一些。但即便任务再繁重,相信也用不上每公里2人的密度,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显然不能让人信服。第二,自筹自支的形式合不合理?据称,该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有适当的财政补贴,但是财政补贴的额度仅限于几个班子成员,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主要靠自收自支,也就是说要自己想办法挣钱养活自己,于是才出现了拼命罚款的一幕。第三,执法人员的行为不规如何避免?当地的执法人员显然没把照章罚款当回事,而更多地带有随意性,执法粗暴、不签署姓名或字迹潦草,这些行为随处可见。究其原因,断然与需要自己养活自己脱不了干系。

如此分析下来,根治公路三乱其实就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经费保障问题;二是人员进出问题;三是人员素质问题。对于经费,要确保国家的相关拨款落实到位,任何单位不能私自截留,同时要严格规范以罚代奖行为,堵住违规漏洞。对于人员进出问题,要严格执法人员准入制度,适额配备执法人员,对于超出数量的人员分批次、有步骤地进行清理。对于人员素质问题,要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在执法人员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并定期考核,未对达标的人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路漫漫其修远兮,治理公路三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它不仅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彼此分清职责、理顺管辖范围,还需要每一个执法人员的用心履职,切实本着提升公民幸福感的原则出发,让马路真正为公,让每个人都走得舒心、舒坦。

马路提款机,提走的是金钱透支的是信任

110公里道路上200多名交管所的执法人员在“为人民服务”,想必这马路也不得不变身提款机了,如果马路成不了提款机,就会有人要饿肚子。这表面上看,似乎成了一道无解的题。一边是执法人员要吃饭,一边是运输队费用过高。但是,这样的矛盾体是必须存在的吗?马路提款机提走的是真金白银,提走的是百姓的血汗钱,透支的却是干群关系,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