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导航工程”温暖服务全校师生(2)

“烛光导航工程”温暖服务全校师生(2)

核心提示:走在武汉大学校园,一股新风迎面而来:原来教务部前排“长龙”等着办理各种手续的学生队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宽敞明亮的“学生一站式服务与发展中心”大厅里,三五成群的学生正在用自助终端打印出国成绩単...这番新景象是武汉大学实施“烛光导航工程”服务师生的新举措。

武汉大学校园之大是出了名的,教务部、财务部、保卫部和学生工作部等部门分散在不同校区间,学生办事手续烦琐不说,光是走路就是极大的考验。

今年6月,学校专门划拨场地、配备人员、投入专项资金打造的“武汉大学学生一站式服务与发展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中心地处校园主干道旁,是一幢二层小楼。第一层为各职能部门咨询服务区域,同时设有本科生自主打印机、金融卡圈存机、资料查询室。第二层为学生活动区域,用于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还可在此开展社团活动。目前,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招生就业处、教务部、财务部、校医院、保卫部等14个部门(单位)已经进驻。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本科生自主打印机旁,一群学生正在操作,输入学号、密码,系统迅速切换到信息栏,弹出出国成绩单、辅修成绩单、在读证明、绩点证明等选项。“打印出来的是已经盖好章的,省去了好多烦琐手续。”一名学生欣喜地说。

点燃烛光,照亮他人,为师生办实事的心态,在武汉大学已成为一种追求。学校实行校领导听课制度,每个班子成员每周至少一次随堂完整听课,直接观察教学过程,了解师生建议和需求,发现并负责推动教学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校园“BBS部门直通车”板块里,各部门值班干部认真受理老师和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并用专用账号在线回帖,解释问题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目前累计发帖8.1万条;“校领导与学生面对面”活动现场更是“火爆”,校领导率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当面接受学生代表对承诺开展工作的问询与督查,有时,负责人被较真的学生问得脸红出汗。

“我们要求各职能部门拿出真本事为师生服务。就像烛光,虽然单个看来并不耀眼,但是坚持做下去,就会点点滴滴连成一片。”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说。

烛光温暖:关爱老人 关注民生

9月19日,中秋节。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90岁高龄的退休教师何海平家里,来了两名年轻的志愿者,他们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做事。不知不觉间,这位平常较少与人交流的空巢老人,与学生聊了4个小时,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温暖的中秋节。

让每两名温暖志愿者对口联系两名离退休教职工,实施温暖关爱服务。生命科学学院推出的“烛光温暖”计划自今年9月实施以来,感动了该院离退休职工,目前该院已有54名温暖志愿者对口联系了离退休教职工。如今,这一做法已在全校推广,这也是武汉大学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新亮点。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双赢模式,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关心、温暖离退休教职工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离退休教职工的余热,给学生成长提供帮助。”该院党委书记何建庆说。

不只是“烛光温暖”计划,武汉大学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构建和完善各种制度体系,保障和拓展师生最根本、最全面、最长远的利益。

“书记校长专题调研”是该校推出的又一项密切联系群众的举措。校领导通过到基层学院、部门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为师生员工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武汉大学又着力打造了服务功能更加齐全的“武汉大学教职工服务中心”。目前,中心居家维修、家政服务、代办代买等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已经推出。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上门走访交流,详细了解学者们的生活习惯及困难,为院士、资深教授、长江学者和生活不便的老教师们提供各类服务,大大缓解了生活琐事给学者们带来的困扰,让学者能够专心做学问。

为师生着想、为教学科研服务,正是在系列“烛光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武汉大学逐步形成了服务师生常规化、常态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机制,在服务中拉近了校领导与师生、教师与学生、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之间的距离。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