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门”考验奥巴马政府

“窃听门”考验奥巴马政府

这段时间,世界媒体的头条除了叙利亚局势、沙特拒绝接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之外,就聚焦正在持续发酵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窃听门”事件上了。

该事件缘于正在俄罗斯获得临时庇护的美国国安局防务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他揭开了美国针对国内外的“棱镜门”监听等事件的盖子。先是曝出美国对南美巴西等国进行互联网、手机全方位监听和监控,继而蔓延到长期以美国“盟友和伙伴”自居的欧洲国家,先是法国,再是德国,然后是意大利、西班牙等。有报道说,美国在东亚地区,除了韩国和日本,也对其它国家的一些大城市进行了监听。爆料称美国国安局对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35个国家的政要进行过监听。法德两国不干了,纷纷召见美驻上述国家大使,表示抗议,要求解释,认为美国这种“上下其手”的做法严重影响双边关系。美国总统奥巴马被迫分别和法德领导人通电话,作解释、表歉意。美国媒体援引白宫消息辩称,奥巴马对国安局外国政要监听项目并不知情。德国报纸随即反击说,美国安局长2010年就向奥巴马汇报过有关情况,奥巴马本人默许了这种做法。

美国“窃听门”事件涉及地域之广、对象之多、敏感度之高、使用的科技手段之复杂,史无前例。尼克松时代发生的“水门事件”和它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回想起当初斯诺登出走美国,官方集体声讨通缉,称之为“叛徒”“卖国贼”,全球追捕欲绳之而后快,也就不难理解了。正是斯诺登打开了“窃听门”的盒子,让美国各种合法、非法、介于合法和非法间的监听活动一览无余。看来,奥巴马政府团队无论怎样努力,都已经无法严丝合缝地关上这扇门了。

持续升级的“窃听门”对奥巴马政府是个严重打击,绝非打着防恐反恐的愰子就能解释清楚。“窃听门”不仅在于挑战了一超独大的美国政府,揭露出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更在于它撕开了美国和盟国之间看似温情脉脉的面纱。初步看会产生以下影响。

一是从手机和电话通讯角度看,现代通讯在世界任何角落都不是安全的,地球村的公民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实际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二是就互联网而言,美国政府经常指责其他国家管控互联网、封杀网站、过滤信息,不开放不透明,甚至通过网络“窃取”他国商业机密。在这方面,美国似乎永远占据着道义制高点。殊不知,正是美国自己凭借先进技术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地对互联网信息进行不间断的监控、过滤和筛选。“窃听门”事件提醒网民,无论何时何地上网、发表什么言论,都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盯着他(她)。这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如何都不是福音。“窃听门”事件响亮地打了美国政府的脸。

三是引发白宫国务院和情报机构的内斗。据透露,美国一共有16个从事情报活动的机构,有的强势有的弱势,有的公众曝光度高,有的则躲在幕后悄悄干自己的活儿。国家安全局就属于后者。这个传统恐怕要被打破了。国安局现在成了舆论纷纷喊打的“过街老鼠”,对其进行整顿势在必行。美情报机构历史上因为丑闻频发曾被数度整合,国家情报总监领导、协调所有情报机构的活动。针对欧洲领导人和世界其他政要的“窃听门”事件发酵后,白宫和国务院官员极力撇清总统和窃听丑闻之间的关系。情报机构却表示监听项目得到过批准,事事都向政治领导人报告过。白宫和国务院这么做是“过河拆桥”。现在,就连范恩斯坦、麦凯恩这样的国会重量级议员也开始转向,认为美情报机构不应监听欧洲盟国的领导人,情报机构的监听活动要予以检讨和规范。这种内斗势必会影响到情报机构的预算拨款和人员士气。

四是持续升级的外交风波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声誉,影响到国与国的关系。从媒体公开报道看,目前欧洲、南美国家反应最为激烈和愤怒,非洲、大洋洲倒没有发出太多声音,亚洲只是日本被要求和美国国安局合作,据说被日方以国内法限制和人力资源短缺而拒绝了。但显然“窃听门”不仅针对美国眼中的“敌对国家”和“转型国家”,还动了主要盟国和伙伴的“奶酪”,引发了全世界的批评和抗议。大西洋两岸再度出现严重裂痕,一如10年前因伊拉克战争而引发的分歧,修补起来是要花一番功夫的。美国政府当面友好背后使绊子,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虚伪面目暴露无遗。不管官方怎么澄清,都严重伤及总统和政府的诚信和权威,对美国的软实力、国家关系、国际信息交流和正常交往秩序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难怪那么多人会在华盛顿等地集会抗议,一致要求美国国安局停止监控和窃听了。

一个时期以来,奥巴马政府在国内事务上面临诸多困难:预算谈判久拖不决导致政府被迫关开门,作了妥协性的过渡安排;奥巴马力保的医改网站频出问题;移民改革法案前途未卜;就业依然低迷,经济提振未即见成效。和历届美国总统一样,奥巴马政府本指望从对外政策的进展或成就来寻求一些安慰。为此,他指示国务卿克里积极推动巴以开始静悄悄的谈判进程;向伊朗伸出了和平解决核问题的长度有限的橄榄枝;在威胁对叙利亚动武之后,又把叙问题“缩小”到了销毁化武层面,并极力推动召开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现在看,这些外交举措成果有限,并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反弹。奥巴马政府想通过外交得分来弥补“内政赤字”、重塑美国领导力这一愿望恐难以顺利实现。伊核问题解决起来并非易事。叙利亚反对派22个团体联合声明抵制日内瓦会议,很不给面子。最富戏剧性的一幕要算沙特阿拉伯政府拒绝接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表态了。沙特官方称,其表态与其说是针对安理会不作为,不如说是对美伊和解、巴以和平与叙利亚问题久拖不决的不满。沙特这一前所未有的立场得到了阿盟、埃及、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的响应。美国和沙特的传统盟友关系趋紧。舆论评论称,美国的中东政策无论怎样调整,都是“失败的”,美国无法将其力量有效转化为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实际影响力,正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放眼其他地区,美俄关系不仅没有象奥巴马当初说的走上“重启”之路,反而陷入“冷和平”的局面。朝鲜核问题形势虽有缓和,但紧张暗流涌动。现在,“窃听门”丑闻持续引发的“信任危机”波及了欧洲,欧盟、欧洲国家政府和公众舆论一边倒地谴责美国的监听伎俩,这成了奥巴马政府面临的国际公共关系难题,恐怕是对其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窃听门”事件引发的种种风波背后,折射出如下国际政治经济现实:一是国际秩序加速“非美国化”。冷战后美国一超独大的国际秩序存在的诸多弊端,表明国际经济、政治与安全格局是失衡的。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挟其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科技优势,一度在国际舞台上为所欲为。虽然还没到“众叛亲离”的地步,但诸多国家心中累积了对它的不满,总有爆发的一天。多边主义、多极化或多个力量中心并行发展的进程仍在持续中。二是全球力量平衡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转移。此前,美国因民主共和两党政治斗争导致政府关门、奥巴马本人不得不取消出席巴厘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向世界形象地表明了美国一向自诩的民主政治也有机制失效、运转失灵的时候。“窃听门”引发的信任危机,严重损害了美国的软实力和国家形象。奥巴马政府在国内外两条战线上面临诸多困扰和挑战,也从侧面说明,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东亚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和作用正在持续上升中。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