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工作:坚持发现问题 形成震慑不动摇(2)

巡视工作:坚持发现问题 形成震慑不动摇(2)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后第一轮巡视工作,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随着形势的变化,巡视工作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并加快巡视节奏,不断完善巡视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将会进一步彰显。

高层决心——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高度重视 据报道,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两次听取巡视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先后6次主持召开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上一轮发现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中央巡视组已按有关规定移交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处理。王岐山要求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优先研办,全部进行核查。中央高层对巡视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有效管用——发现问题、强化震慑。日前,中纪委详解中央巡视工作内容、方式及程序,不干预被巡视地区、单位正常工作,不查办案件。上一轮各巡视组在巡视中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发现了一批突出问题和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成效明显。“要突出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不能让有问题的人心存侥幸,不能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巡视工作的关键就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力。发现问题、反映问题、推动解决问题,这是中央巡视组开展巡视工作“三部曲”。中央明确要求,要切实运用好巡视成果,对腐败问题“零容忍”,凡是违纪违法的都要严肃查处,有多少处理多少。

巡视工作成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亮点

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是党中央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步骤,也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意义深远。

建立反腐败工作的新制度。巡视工作是廉政和反腐败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第二次巡视工作开始,中央巡视组的九种主要工作方式和五大主要工作程序的明确规定,为巡视工作制度奠定了基础。制度是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问题,中央巡视组工作制度的形成,不仅给以后各级巡视制度以示范作用,而且对其他各项反腐败制度的建立也产生启示性的意义,对于促进反腐败工作的开展有重要作用。

开创党内监督的新途径。如何加强党内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是长期探索而在实践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10月23日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强调,第二轮巡视要运用机动灵活的巡视工作方法,提高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的针对性,坚持到领导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下沉一级”了解情况,使巡视工作不断深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把手是公权力之根,重点提出查处一把手是从源头上挖腐、惩腐的新举措,是新形势下巡视反腐在方式、内容和目标上的创新,这将找到一条对党政一把手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

开辟民众政治参与的新渠道。一般说来,普通群众很难对中央和上级部门直接反映该地区或该单位的问题,巡视工作的开展,无论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问题,还是通过干部群众个别谈话,都给予广大民众以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看法的机会。因此,巡视工作开辟了民众政治参与的新渠道,可以成为民众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使这一过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过程。

总之,巡视工作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随着形势的变化,巡视工作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并加快巡视节奏,不断完善巡视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将会进一步彰显。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