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患纠纷面面观

陕西:医患纠纷面面观

在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领域,矛盾都是永远存在的。立足于这样的哲学认知来审视医患纠纷,怕是不能不承认,这种纠纷打从医生这个职业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存在,并且还会永远存在下去。

好像有不少年头了,但凡有医患纠纷被媒体披露,舆论大都是把同情给了患者。之所以如此,一是在此类纠纷中,患者往往是处于弱势地位,同情弱者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态;二是被媒体披露的医患纠纷,也大都是医疗单位有着明显过失,群众绝非“群氓”,“下人”也不是“下愚”,他们根据自己的是非判断,来决定同情的取向,也常常都是大方向正确。

于是,正义或多或少得以伸张、患者的权益也多多少少得到维护,这当然是好事。但问题还有另外一面:发生医患纠纷的原因,除过医疗单位缘于医术欠精或医德有瑕疵出现过失之外,更重要的是体制上弊端多多,简言之,即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平。

最近,针对民众对“看病贵”的抱怨,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应亚珍说:当医疗全部免费时,个人就不再关心医疗支出,过度消费就会出现。国际研究认为,在医疗费用支出中,个人自付比例在20%到30%之间是最合理的,最有利于节约资源。

但我要追问一句的是:是不是所有的中国居民,都在按“20%到30%之间”这个“最合理、最有利于节约资源”的比例支付自己的医疗费用呢?11月1日《南方日报》报道:“广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唐小平回应了卫生局人均公费医疗支出最高的问题。他表示,卫生局的人均公费医疗支出其实只有1.396万元。”我查了一下《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为2135.8元。计算可知,广州市卫生局人均1.396万元公费医疗支出,是全国人均卫生费用的6.54倍!这合理吗?

看来,老百姓常常有切肤之痛的“看病难”和“看病贵”,对许多官员而言,是遥远而陌生的。因此,他们也许就不会有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推动医疗公平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在医疗投入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状况下,排大队等待看病的患者,和上门诊时连去卫生间的空儿都没有的医生,即就是修养再好,也难免会偶生焦躁,倘若再和其他因素迎头相撞,发生医患纠纷,就在所难免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