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机遇意识(2)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机遇意识(2)

庞元正:中国近现代由强盛到落伍的历史充分说明了丧失历史机遇的沉痛教训。回顾中国历史,15世纪以前,出现过汉唐盛世,中国的经济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5世纪以后却迅速落伍,以致沦落到任列强宰割的地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超稳态的封建专制制度导致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一次又一次错过了实现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

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把人类从手工业时期带到机器化大生产时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以及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交往日益频繁,为中国接受近代工业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世界的这个变化,当时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仍然坐井观天,以“天朝帝国”自居,对世界进步潮流闭目塞听,对国外先进生产力茫然无知,顽固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使中国丧失了向近代化转型的最佳时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发生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紧紧抓住这次历史机遇,社会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而当时的中国随着百日维新的失败,难得的发展良机如同天空的流星转瞬即逝,中华民族坠入更加深重的灾难深渊。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放松对中国的控制,国内外环境为中国再次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时机。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复辟帝制的丑剧结束后,中国又陷入社会动荡、军阀混战的境地。就这样,中国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现代化的重大机遇。

理论周刊: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国家及时抓住机遇而快速发展?

庞元正: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的兴起充分展示了抓住机遇对于民族复兴的重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速兴起,这就为很多国家加速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契机。

西欧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抓住了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及时地实现了产业结构向高级化的调整,带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快就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与美国抗衡的新的一极。

我国的近邻日本,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经济几乎崩溃,但由于抓住了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

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上世纪60年代初还较为落后,既无资源优势,又无内部市场吸引,但他们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调整的机会,把外国资本和先进的技术与本地区的优秀人力资源相结合,先是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然后在大量积累资本的基础上又开始发展高科技产业,很快就占领发达国家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的市场空缺,经济得以高速增长,从而创造了“70年代的经济奇迹”,已经跻身于世界中上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

机遇思想揭示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机制

理论周刊:为什么人们常说“市场经济中充满了机遇”?市场经济必然带来机遇吗?

庞元正: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它不是靠计划指令运转,而是靠市场规律的调节运行,而市场经济的规律是或然性的规律、统计学规律,其中充满着机遇。与动力学规律不同,统计学规律不是存在于单一事件不同状态之间的必然联系,而是大数目现象整体上表现出来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在这种现象中,由大量要素所组成的系统,其运动变化存在着某种必然会实现的可能性;而该系统的诸要素,其运动变化则存在着以一定的概率而实现的非单一可能性。在统计学规律中,机遇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足以影响到系统组成要素在不同可能性之间的选择,并使系统整体失去了严格的单一必然性。当然,这种机遇决不会摆脱必然性,相反,恰恰是通过这种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统计的必然性。

理论周刊:是否可以这么认为,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决定了市场经济必然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机遇?

庞元正:市场经济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价格规律、利润规律,大多都是统计学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中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就每一个别情况来看,偶然性是占统治地位的。因此,在这些领域中,通过这些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调节着这些偶然性的内部规律,只有在对这些偶然性进行大量概括的基础上才能看到。马克思自己也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中运用了统计学方法,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对此,马克思明确指出,合理的东西和自然的东西都只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而实现的。“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律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恩格斯在谈到市场经济中利润率规律的本质时也指出,它“只是一种近似值,一种倾向,一种平均数”。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明确提出统计规律的概念,但就其所论述的问题实质看,他们所说的这种“平均数规律”,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统计学规律。

市场经济是统计学规律发挥作用的场所,统计学规律又是以机遇的存在为前提的。这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必须与机遇打交道。人们常说,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必须善于把握商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并立于不败之地;缺乏机遇意识,不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就难免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沉舟搁浅,在激烈的竞争中陷入被淘汰的境地。

机遇思想揭示了实现社会经济非常规发展的基本途径

理论周刊:一些后进国家抓住重大历史机遇赶超先进国家,是否就可以超越常规的社会发展方式?

庞元正: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先进与落后、兴盛与衰微,处在不断的转化中。一个落后的国家要后来居上,由弱变强,步人后尘靠常规的发展方式是极难实现的。历史上很多后进国家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靠的是抓住机遇实现非常规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他写道:“我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客观的规律,按照常规方式就是循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依次演变。但这并不排斥一些民族、一些国家有特殊的、非常规的发展情况。他认为像俄国这样的东方落后国家,如果利用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遇”,就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实质上是提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能抓住历史给予它的机遇,就能够实现非常规的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