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的感悟就是对需求的感悟(2)

对市场的感悟就是对需求的感悟(2)

核心提示:中国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管控、调控的力度一直趋强、偏强,也可以说,有其优势的一面,集中力量办大事容易成功,但发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性往往也有其不足的一面。由此,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成为我们的关注点

关注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细胞

市场的感悟其实质就是需求的感悟。与改革启动的“短缺经济”时代相比,如今的需求有过去“做梦也未做到”的变化。自备车出现,想到没有?层次不一的小区,停满各色小车,成为城市生活的难题。还有手机,笔者这样非时尚人士,也换了六七部。倘若你不拥有较新的手机,就不能享受现代社会很多权益,网络热点都一无所知,连“微信朋友圈”都没有,是否被社会“out”?看来,汽车、手机、花样翻新的服装和箱包、舌尖上的新花头、林林总总的小家电、健身和保健品、诱人的休闲旅游、孩子“起跑线”上的竞争、日益增长老人社会的需求等,都成了民众的物质和文化的基本需求。

有大众需求,还有“小众需求”。现在已经是一个多样化、多元化的社会了,抓住机遇先富起来的富裕阶层已经被社会肯定,顶级的富豪已经进入国际的富豪榜。开着豪华车,住着豪华别墅,国际豪华游在六位数消费的人们,有那么一批。更小的“小众”开始筹划购买私人游艇和私人飞机。小众的消费,产品新颖、奢侈精致、利润丰厚,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商将之作为重要“项目导向”。据称能消费私人飞机的富人,全国不会超过千名,但航线安排、购买途径、办理程序等,有关方面亦在规划、操作过程中。

说了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角——消费者,他们产生着最终的各类需求,还得说另一个主角——企业,它们制造着(工厂)、传递着(销售商)各类消费品。它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它们的冲动与活力,关乎市场经济的兴盛如何。弗里德曼和曼德鲍姆在热销著作《曾经的辉煌》中说,美国发展有五个秘诀:重视教育、懂得移民、加紧研发、注意基础设施、政府调控不能损害企业的活力。这第五条就是开掘企业的创造力。西方经济学里有个“供应学派”,笔者做通俗理解,主要就是关注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细胞——企业发展中的自由度。二次大战以后,凯恩斯理论重视了政府干预这一手,但也出现企业活力受损的情况,撒切尔夫人、里根的经济措施,有供应学派的影响。中国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管控、调控的力度一直趋强、偏强,也可以说,有其优势的一面,集中力量办大事容易成功,但发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性往往也有其不足的一面。由此,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成为我们的关注点,这次的三中全会将之看做是国家治理体系形成、国家治理能力展现的一个“核心”问题。

改革要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

笔者以前供职文汇报时,1991年初,采访过经济学家刘国光,他说,“放权让利的改革已经差不多了,也就是普遍得利的改革要进入利益调整的改革,每一项措施出台,一部分人得利,一部分人会暂时不得利甚至受损”。此话现在看来说对一半。其难以预测的方面是:政府的“放权让利”还得进行。其有预见性一面是:利益调整是改革的瓶颈。诸如,政府的审批权、许可权意味着权力的认定和实施,过去的十年我们已经削减了其中的近三分之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答记者会上说,在此任期内还要减少、调整三分之一(须知,已剩的审批权越来越“真价实货”),而且,说到做到,半年多来又削减相当数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的,改革要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就是对公权力的进一步规范和限制。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其中难啃的“硬骨头”之处,就在这里,因为,政府往往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制定过程中,要削减自己的利益,要“革自己的命”,谈何容易!需要我们从国家利益、民众利益出发,花极大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作者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