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人的两难选择与破解对策 (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人的两难选择与破解对策 (2)

3.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困难多。一是经济拮据。这是农村老年人口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老问题,虽然现在不少老年人有低保或新农保,有的子女给些经济资助,但很多人生活开支并不够。二是生活自理难。子女不在身边,没人照顾,种地、做饭、洗衣、劈柴、担水等都得自己动手,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日子就过得更为艰辛甚至悲惨。三是看病就医难。四是生病在家无人护理。子女不在身边,留守老人在家生了病只能由老伴照料,独身的留守老人就更加艰难。五是办事难。山区农村居住分散,距离社会事务办事机构所在地较远,加上年龄大行动不便,看病办事甚至到银行代发点领取农保金、低保金等都无人帮忙办理,很不方便。

(二)进城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景况

近年来,在国家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许多大中城市在解决农民工城市落户问题上制定了很多政策措施,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工在城市落户定居,这也使得农村老年人有了更多进城与子女团聚和共同生活的机会。然而调查表明,多数农村老年人进城后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体力劳动几乎没有了,闲暇时间也多了,但感觉并不轻松,生存质量也没有提高,而是面临着新的烦恼和问题。

1.不适应城市环境。农村老人进城后处在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被打破,一切都变得紧张和混乱,一切都那么不方便,这成了进城老人普遍的感受。据调查,对城市环境不适应的老人占到 64.3%,而其中物质生活能够满足,但仍对城市生活不适应的就占进城老年人的 46.4%。

2.产生新的孤独感。所谓新的孤独感指的是,老年人留守农村时子女不在身边,缺乏传统的儿孙绕膝的满足感和儿女在身边的踏实感。进入城镇后到了子女身边,但子女却每天忙碌,晚上回来也说不上几句话。特别是原来熟悉的邻居亲朋远离,熟人减少,陌生人增多,无人聊天,新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还有不少女性老年人进城为子女照看孩子,老伴仍留农村老家,这样,老伴成了放不下的牵挂,自己在城里感觉“天天像坐牢”。有记者调查得出结论“:‘老漂族’没有朋友、想家、孤独是普遍生活状态”。

3.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在农村,老年人没有退休之说,只要有气力就一直劳作,有调查发现,60 岁及以上农村老人仍然下田劳动的接近 40%,80 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尚有 4.36%。进城后就不一样了,除了女性照顾孙子和料理家务外,男性老年人几乎是无事可做。城里的环境又复杂,不能随便外出,无处可去,活动范围变小,老年人感觉寂寞而无聊,久而久之,情绪变坏,影响健康。

(三)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老年人口生存状况差别增大

城乡老年人口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很多差别,但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农村中大批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农村人口结构变动,老年人的生产、生活以及精神负担都大大加重,城乡老年人之间出现了新的差别。这种情况在大量的调查中得到了证实。

1.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城镇。从封闭人口的视角认识,城镇生育率长期处于低水平,人口老龄化必然快于农村。但在改革开放后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农村大批中青年人口进城务工甚至定居,而老年人口则大量留居农村,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加快并超过城镇。据 2005 年 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山西省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占到总人口的 7.7%,而农村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却已达 9.0%。据我们的调查,不少农村的老年人口比例超过 20%。另外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是,现阶段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老龄化,这样的老龄化将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