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艾滋,人文关怀不宜缓行(2)

终结艾滋,人文关怀不宜缓行(2)

难以承受之重

能否把握艾滋病防治的有利时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生死攸关、决定命运的大事。今天,医学科学已经到了可以扭转艾滋病疫情的关键时刻,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都希望把握这个时机,有所行动。然而,要真正突破重围,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如何让这些投入的资金达到预期的目标,更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

当今中国,政府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财政投入增幅迅速。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如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要实施抗病毒治疗,其中的大部分费用都会由国家承担。问题是,这些还远远不够。随着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因艾滋病致贫、致孤和老人赡养等问题,都将日趋加重社会的负担。在“负担-防控-传播-人数-负担”之间有一条关系链,它可能良性运转最后都趋向零,也可能恶性循环,最后不可收拾。决定这两种循环方向的关键并不完全取决于医学科学的发展速度,而取决于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人文关怀可以促成该关系链的良性运转,而歧视与偏见则会导致它的恶性循环。

歧视,妨碍了对病毒感染者的早期检测和早期发现;歧视,也妨碍了对已经确诊的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歧视,更妨碍了在易感人群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干预工作。随着中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已由血液传播为主转变为性传播为主,艾滋病的传播正在变得更为私密和隐蔽,防控难度也日益加大。

歧视,已成为中国艾滋病防治的难以承受之重。

人文关怀还需医者先行

因为害怕被社会歧视、害怕丧失基本权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都很容易陷入孤独面对的挣扎状态。但是,即使有的人可以暂时逃避他人的目光,却还是无法不直面医者的目光。从这个意义上说,医者是社会对艾滋病态度的第一面镜子。

多年来,艾滋病医疗歧视的事件不断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综合医院拒绝手术、拒绝会诊。尽管艾滋病专科定点医院在处理某些疑难病例或大手术方面医疗能力明显不足,但最具能力的综合性医院却不愿施以援手。为此,卫生部一再强调必须做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医疗服务工作,严禁推诿或拒绝诊治艾滋病患者。但即便如此,推诿或拒收事件依然层出不穷。

社会的关爱、人文精神的弘扬总要通过具体的途径去加以实施的,医疗关怀就是人文关怀的第一道入口。因此,医源性歧视不仅会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想方设法隐瞒自己已经感染的真相,增加医者本身职业暴露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它会将社会关爱的第一道大门无情地关闭,让本就惊恐失措的感染者和患者陷入更深的焦虑、绝望和痛苦之中。这是将艾滋病传播风险逼入地下,让艾滋病防治陷入黑洞的第一推手,也是扩大艾滋病传播的危险举动。因此,这不仅是违背医学人道主义宗旨的错误行为,也是对艾滋病防控科学规律的无知表现。

任何错误和无知都是要遭到惩罚的,这种惩罚不是来自我们已知的法律,就是来自人类未知的规律。人类因无知而破坏生态所遭受的特大灾难,切莫在艾滋病问题上继续重演。

终结艾滋病,人文关怀再也不宜缓行了。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