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善治 护航中国梦

良法善治 护航中国梦

res01_attpic_brief

res04_attpic_brief

“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法治精神。”12月3日,84岁的宪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要保障中国梦的实现,特别是理性地推进改革,必须要依靠法治。”12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负责人梁鹰告诉记者。 

2013年是党和国家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开局之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中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大部署。 

那么,该如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共铸伟大中国梦?

保障宪法实施是“最重要路径”

“12·4”法制宣传日,也是我国现行八二宪法的实施日。记者统计,2001年以来的13个法制宣传日中,有6次的主题与“宪法”相关。 

“宪法与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都离不开信仰、尊崇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史小红告诉记者,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大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国体、政体,明确了要尊重和保护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重要原则。 

“几十年来,宪法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发挥了伟大的作用。”许崇德表示,我国八二宪法实施至今,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巩固国家根本制度、保障人权、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宪法不断与时俱进,更加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 

《决定》提出“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决定》是一个伟大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决定》对宪法的强调体现了法治的进步。没有宪法法律的保障,中国梦是难以实现的。”许崇德表示,保障宪法实施,是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路径,也抓住了依法治国的根本。 

“尊崇宪法法律,就要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要求。”许崇德说。“在生活中,我们如果做到尊重和保护人权、尊重法律,也就是对宪法的尊重。”史小红说。“全社会要信仰、尊崇宪法和法律,将其凝聚为最大的社会共识。”梁鹰表示,当前改革的过程中,因为利益主体、思想的多元,形成共识并不容易,而法律是最大的社会公约数,有利于推进触及各种利益调整的深层次改革。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