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意见》指出,要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特别要加强国际同行评价等。
作为我国科技“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加快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摒弃数量评价和单纯的论文导向,建立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从2012年4月开始,代表不同领域的中科院下属单位数学院、广州地化所、水生所和长春光机所4个研究机构,率先进行评估试点。2013年,又有15个研究所参加了扩大试点工作。
科学基金制原本就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围绕新时期如何坚持锐意改革,为创新驱动发展强本固基进行了密集调研,有关完善创新环境、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改革方案已具雏形。创新和诚信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2013年8月,基金委首次公开通报了一批典型学术不端行为案例,由“战略防守”转为“主动进攻”的这一做法,被认为是维护科研诚信,构建良好学术生态环境的一次有益尝试。
中国工程院进一步发挥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作用,在完成“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战略咨询、科技合作、学术引领和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为现代化事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战略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适度规模、风清气正的院士队伍,为建设高质量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提供支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靠地方落实,关键在行动。各地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优势,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各地把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重大战略,聚焦重点产业、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城市和园区,优化创新环境,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制定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发展战略;出台了一批综合性改革和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中关村、张江、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地方在创新政策上先行先试,如武汉借鉴“硅谷”创新发展模式,出台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意见,激发了新一轮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潮;通过发挥科技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培育壮大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如江苏构建了“一区一战略性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一镇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重点发展纳米、生物医药、通讯网络等产业;探索各具特色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如广东通过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探索新型科研机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引进57个创新科研团队,培育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以部省工作会商为平台,加强国家和地方科技工作的协同,真真正正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