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改革发展进行时:创新驱动中国巨轮(7)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改革发展进行时:创新驱动中国巨轮(7)

国家创新能力“超常规”跃升

撰写《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的专家发现,从专利和科技论文产出看,现在每增加1美元的科技投入,中国创造的科技产出要比美国还要多,国家创新能力处在“超常规”跃升的轨道。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这一年,是中国科技界格外不平凡的一年,科研成果井喷,呈现加速态势。提升国力的战略技术接连突破,世界瞩目的基础科研屡有斩获。

“天河二号”“运20”“神舟十号”……一项项重大创新工程熠熠生辉,为中国抢占全球制高点奠定了基石。

2013年的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最新榜单上,“天河二号”位居头名,超越了美国超算机“泰坦”。“天河二号”作为国家重大专项成果,继3年前“天河一号”占据全球头把交椅后,再次证明中国超级计算机的超群实力。

“神舟十号” 在轨飞行15天,验证对接技术,开启了未来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天宫一号”现场授课,让航天梦想在青少年群体里播种发芽。

“高分一号”卫星的发射,开始了中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组建,助推中国在2020年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范围的观测能力。

“蛟龙”号再次出航,进行首次试验性应用。这一863计划项目2012年创下世界载人深潜纪录,2013年则在南海和太平洋取得大量罕见的生物、岩石和沉积物样品,还在空前密集的下潜作业中,展现出优异的深海性能。

“运20”大型运输机2013年年初首飞成功,树立起中国航空征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大国重器,威名赫赫。这一年,在一批重要科研项目带动下,中国制造业加速赶超,许多高端国产装备应用投产。重大专项成果“8万吨模锻压力机”打造世界“重装之王”,突破了中国大型机械件的发展瓶颈;世界领先的粉末冶金技术,全面提升航空等领域的制造水平;自主开发的磁流变和离子束超精抛光设备,让中国继美、德之后第三个掌握高精度光学零件加工技术;浙江大学研发全球最轻材料“全碳气溶胶”,透露出中国在材料学领域的可喜进步。

这一年,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开工建造;首台AP1000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首条长距离输煤管道,全球最大的油气钻探平台建设顺利;全球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站在青海海南州建成;亚洲首座10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在青海的德令哈并网发电;大功率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运行,达到国际领先。

持续增加的科技投入,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年来,“高精尖”技术整体突围,中国4G标准研发走在世界最前列,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中国领跑全球,TD-LTE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将建设20万套以上基站规模的TD-LTE网络,覆盖300个以上城市;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快速崛起,成套工艺向高端迈进,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光刻机、曝光机、清洗机等研制成功并销往海外,40纳米集成电路实现量产。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