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在一个公职单位中有什么理由去看待、去按照某个领导的脸色行事,陷入文牍主义和无效率的文山会海?一个年轻人的成长为什么要凭由“长官”的好恶决定或者作出人生选择?办一个企业凭什么要接受“盖若干个图章”、去体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恶境?作为纳税人的辛苦付出凭什么可以为一些官员个人享乐之欲而竭尽铺张之能事……
用制度管事,就是在将权力关在笼子之后,还要求将权力尽可能限定在政府有限而清晰的职责范围内,并更多地用吸纳社会力量、扩大社会空间,管理自己、管理社会、管理权力。
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由此看,政府的职责将更为有限,其主要职责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更多的权力将下放给社会、下放给市场,一个“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在未来中国社会将扮演更重要作用。
这将从制度层面、从社会治理的架构上根本遏制权力扩张的空间。
用制度管人:守住做官的底线
良好的政风政德的形成,关键还是要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队伍。
三中全会特别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尤其要发挥好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从而使各方面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
与此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切实破除“官本位”观念,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尤其是要在全党全社会继续营造有腐必反、“老虎”、“苍蝇”一起打的严厉氛围和社会震慑局面。
这样,有了制度管权,权力不敢肆意妄为;有了制度管事,权力不能违规枉法;有了制度管人,权力不愿突破底线。如此,反对“四风”就有了长效保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