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适逢我国军用标准化工作开展30周年。2013年12月9日,总装备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军用标准化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是总装备部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军用标准化工作会议。
我国的军用标准化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30年来,军用标准化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统一管理的过程,军用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标准贯彻实施逐步加强,武器装备的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取得丰硕成果,全军标准化意识明显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军用标准化综合效益得到较好发挥,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安全和发展面临许多新形势和新挑战,我军在筹划指导战争、作战体系建设、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等方面,与“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军用标准化工作,更好地发挥标准化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军用标准化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当今世界,标准化已渗透到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军事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信息时代,标准化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作用更加显著。
标准化是社会发展的显著标志。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近代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当代的“地球村”“得标准者得天下”,无一不闪耀着标准化的光芒,标准化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先进方法。打破旧有形态对生产力的束缚,建立新的更好的秩序,需要标准“约束”;构建信息化作战体系,实现指挥体制扁平化构建、作战单元模块化编组、作战力量功能集成,需要标准“耦合”;提升现役装备信息化水平,提高武器装备体系的综合效能,需要标准“统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