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改革下猛药,阵痛不可避免

军事改革下猛药,阵痛不可避免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军事改革更是如火如荼,军事改革需要多长时间,应有多大动作,能有多大效果等问题,是世界军事改革领域内长期争论的话题。观察美、俄等国的军事改革,能否选择对改革推进的路径,承受住改革带来的阵痛,处理好改革效果的落差,是军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改革者坚定的意志,是推进改革最为重要的思想保证。

改革下猛药,阵痛不可避免

军事改革是系统性革命,涉及到军事领域方方面面,无论是被称之为改革渐进派的美国,抑或是改革激进派的俄罗斯,在军事改革的关键时期,也经常会“下猛药”,若非如此,犹豫和反复会从根本上动摇改革的根基。

美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开始探讨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但总是采取修修补补的方法,致使在局部战争中付出惨重代价。直到1986年,美国高层在军队众多高级将领反对的情况下力排众议,推动国会通过了《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从法律层面对军队改革进行了刚性规定,奠定了美军在新军事改革中的引领地位。

改革中的一些貌似激进的措施,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军队官兵观念认知的波动,带来利益上的缺失、心理上的压力。然而,改革带来的阵痛在所难免,是军队向前发展必须付出的物质和精神成本。

新世纪初,普京就开始推动俄罗斯军事改革,几经探索反复,最终发现“我们的很多改革往往除了单纯裁减外一无所获,我们不得不为这些改革所犯的错误付出非常高昂的代价”,痛感“如果什么也不改变,仅仅做一些渐进的、不彻底的改造,我们迟早会彻底丧失军事潜力,失去我们的武装力量这个富有战斗力的机体”。

普京坦承:“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涉及数万人。在这个过程中,失误、委屈、抱怨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上和军队内部都会有激烈的反应。进行改革的不是一个人、十个人。发生变化的是一套极为复杂、充斥沉疴的制度……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看到这些痛点,并纠正某些决定。” 

军队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化蛹为蝶背后定有痛苦的折磨与煎熬。俄罗斯在调整国防部体制时,遭到军队及政府众多高级官员的反对,俄军总参谋长甚至提出辞职。近十年来,俄罗斯军事改革走过了一段非常不平坦的历程。改革过程中,俄罗斯军事力量甚至急剧下降,军人待遇低、缺少荣誉感、战斗意志动摇等问题频现。然而,在以普京为代表的最高领导层强力推动下,经过阵痛后的蜕变,如今的俄军已脱胎换骨,在多场军事行动及局部战争中表现不俗。

激情推改革,依靠理性纠偏差

军事改革的关键在于应对未来战争,改革方案既要立足于现实,更应着眼未来。然而,对未来的预测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很多情况下是雾里看花,改革者们在改革伊始往往会满怀信心,充满激情,大众也翘首期盼,但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战争扑面而来。美军提出了一系列全新作战理念,一些人高呼“战争的迷雾”要消失,未来的战争将是“按钮战争”,实现“零伤亡”不再遥不可及。虽然美国的军事改革成果显著,但距离其目标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新世纪初,美国陆军雄心勃勃打造“斯特赖克旅”,宣称要让“斯特赖克旅”成为全能部队,具备全球快速战略机动能力,用来应对各种级别的战争和武装冲突,对付装备、战术各异的对手。然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装备精良的美国陆军士兵却在当地武装的冷枪冷弹袭击下束手无策。最终,美军提出“平衡”战略,平衡现在与未来,平衡理想与现实。

坦率而言,美军追求“零伤亡”的改革目标超前,美国陆军追求轻型化模块化网络化的改革观念先进,改革设计出色,但是理想中的改革总会与现实有偏差,需要改革者理性平衡,不断修正。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是客观存在的,决不能因为改革的挫折否定改革的目标,丧失改革的信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