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简单地说是指一些人或单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给人送钱赠物的行为。然而,观察现实生活不难发现,有的人不仅送钱赠物,还善于运用“语言贿赂”,即阿谀奉承、抬轿吹捧,讨好领导时心口分离、心辞不一,其表现或是曲说阿是、花言媚俗,或是浮言夸饰、言不由衷,或是言听计从、曲意逢迎,或是卖弄文笔、哗众取宠,等等。这种谄谀恶习影响很坏,使人忧虑,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同志的高度警惕。
“语言贿赂”有多种形式:一是奉承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看人下菜、投其所好,可以说是那些蝇营狗苟之徒为受宠升官而惯用的伎俩,他们八面玲珑、虚与委蛇,时常用甜言蜜语换取领导的好感,以小的“投资”换取大的“效益”,从而达到个人目的。二是客气式。在他们眼里,看重的是所谓的人缘、人脉、人情,奉行的是明哲保身,推崇的是“好人主义”,注重积累能够左右逢源、八面来风的人际关系,对明摆着的不良习气或歪风邪气常常以庸俗的客气忍着、让着、掩着、护着。三是汇报式。因为工作漂浮,不善思考,不接地气,不明实情,只好通过“及时汇报”讨好领导,有时听到一点风声,无论是否属实,就立即摆出一副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的架势,到领导那里汇报,或打“小报告”,以表忠心、套取欢心,讨个好印象。四是排场式。用豪言壮语表白自己,用“语言的排场”“包装”领导,短话长说、短文长作,其兴趣,不是密切联系实际而是“联系实惠”,不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是“联系领导”,目的在于抬高身价,沽名钓誉,以获取某种私利。
“语言贿赂”擅长嘴皮子上使神功,文字堆里翻筋斗,是一种只凭三寸不烂之舌,一杆灼灼生花妙笔,就可摘取“果实”的巧取之举,毫无实事求是之意,而有哗众取宠之心,是党内生活庸俗化、同志关系利益化的反映,是不讲正气、缺乏骨气、毫无朝气和锐气的表现,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只能是装腔作势、装模作样、江湖义气、面目可憎。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言上的贿赂比金钱贿赂更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破坏性。虽然所吐之言与法纪无涉,听不听由你,然而这样做一旦得逞,便能骗取领导的信任,从而干出丧失组织原则的事来,这会直接影响人们对领导干部整体形象的评价,于工作和事业发展不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