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比一个人的思想作风更重要,因为制度作为根本的规范,对发扬优良作风具有促进和保证作用,对不正之风具有防范和纠正作用。只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建章立制,才能巩固思想教育的成果。制度也不是唯一的,在教育领先、制度跟进的基础上还要再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制。机制是以制度为依托建立的有明确目标、实行办法和保证措施的工作系统,是落实制度的方式。现在,党联系群众的制度不能算少,可是没有形成机制。经验证明,有制度无机制,制度还是难以执行。
首先,要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即充分发展民主,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让群众能够理性、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党组织真正了解了民情、民意、民需,才能切实做到为民的动机与惠民效果相统一。
其次,要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为群众服务不只是为群众办几件好事,其内涵十分丰富:在政治上代表群众利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动员社会各方为群众办事,组织人民群众自我服务,党组织党员干部直接为群众排忧解难等等。只有不断拓宽服务群众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系统,为群众服务才能坚持下去。
再次,要建立健全动员教育群众机制。作为先锋队,党组织不能成为群众的尾巴,其任务是带领群众前进。新形势下动员群众不能照搬过去“思想政治工作加行政命令”的老办法。现在的群众动员,要更多地讲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统一;要体现人文关怀,不仅强调要努力工作(包括为未来做出适度的、必要的牺牲),更要让群众亲身体会到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愉快,增强群众现实的幸福感。这种动员才是最有效的。
最后,要建立健全群众对党员干部表现的评价机制。党组织贯彻群众路线究竟如何?干部是不是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了?不能只由领导认定,更不能靠党员干部的“自我感觉”,归根结底要由广大群众来评判。在党的领导、组织下,由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表现和政绩,会起到有力的督促、激励和监督作用。机制是管长远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一整套群众工作新机制,将为贯彻群众路线提供有效载体,党的群众路线就会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