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是如何“炼”成的?(4)

外交部发言人是如何“炼”成的?(4)

在日常工作中,和发言人形影不离的是新闻司发言人办公室团队,秦刚用“年轻、能干、不可缺少”形容“小伙伴们”。在繁华的朝外大街,发言人办公室的灯光经常彻夜亮着,这个团队在24小时跟踪国际地区的重大事件及媒体的报道。每天上午,发言人都要和团队一起讨论。

作为发言人,沟通技巧和形象仪表同样重要。据发言人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邀请新闻传播方面的学者、中央电视台化妆师等专业人士给发言人“支招”。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曾经向高级化妆师徐晶老师“请教”化妆技巧,还让服装设计师朋友为她的着装提供建议。

发言人不追求“明星效应”

发言人不是即兴表演的演员,也不是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答卷,必须掌握两条:说我知道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

对公众而言,外交部发言人是了解中国外交政策最直接的窗口。在网站论坛上,发言人的言论经常成为讨论热点,有叫好的,有编“段子”调侃的,也有“拍砖”的,甚至有人给发言人寄过钙片,意思是发言人在有些问题上表态太“软”。

外交部第21位发言人刘建超此前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外交不能搞成“出气外交”,因为出气并不一定能办成事。程曼丽说,外交部发言人代表国家发声,并非个人行为,在这背后有国家机制、发布制度的安排,如何发言是政策研究和信息获取分析的结果。

在民间,人们往往会对发言人富有个性的回答津津乐道。但在李肇星看来,发言人不是即兴表演、追求自我表现的演员,也不是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答卷,必须掌握两条:说我知道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

秦刚也认为,记者会不是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不追求所谓“明星效应”。“发言人要爱国、通晓内外、找准定位,要牢记大我,忘却小我,底气才会更足,表达才会更准确自如。”秦刚说。

不过,在严格把握政策的前提下,在面对棘手、刁钻的问题时,很多发言人都会选择用灵巧的方式“四两拨千斤”。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一次记者会上李肇星回应各方对邓小平健康的关注,称其身体很好。一位外国记者问:“邓小平是在家里还是在医院拥有这良好的健康状况?”李肇星幽默地说:“一个具有普通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应该住在哪里。”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