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是如何“炼”成的?(5)

外交部发言人是如何“炼”成的?(5)

2.0时代:发言人如何再出发?

在一些重大方针政策和事件上,可以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进行深度解读,跨部门合作也将越来越多

过去,外交部记者会是外界能够听到中国声音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如今,信息发布有了越来越多的手段和平台。在2.0时代,发言人制度会如何发展?

在程曼丽看来,发言人和记者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依然会被保留。从发言人角度看,这种能看到面孔和表情的交流能够增加传播亲和力;对记者而言,可以直接得到信息回馈,而且有现场感。

“同时也要考虑到新媒体时代,如何优化新闻发布机制,如何使用让公众更能接受的方式。这需要打一套组合拳。”程曼丽解释,在一些重大方针政策和事件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受众,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信息发布,可以利用网站、微博、微信进行深度解读,以进行更有效对话、消除误解偏见。

1983年外交部建立发言人制度后,中央提出建立全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国家统计局、外经贸部等部门发言人先后走上前台。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由于新闻发布不及时,造成民众恐慌,此后中国政府开始制定信息公开条例。今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强调,要完善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

程曼丽认为,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涉及跨部门合作,例如食品安全、东海防空识别区等,在对外发布上也应该形成合力,使得各个部委部门间有更好的协同互动。

在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暨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上,外交部新老发言人和来自国新办、国防部、商务部、教育部、国台办、卫计委等部门的发言人拍了一张合影,在场的记者笑称,这是中国发言人的“全家福”。也许,在未来,这样的“全家福”会越来越多。

文/本报记者 刘一

提问发言人

发言人有何挑战?如何减压?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