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大增量向优化存量转变
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以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因素影响,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将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要由做大增量向优化存量转变。
一是城市经济规模从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据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0%。城市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中工业经济是城市经济最重要的支撑。
工业经济属于增量型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将面临很多问题,一是用地紧张的问题;二是用工荒问题,不仅是劳动力数量型用工荒,更多的是劳动力结构型用工荒;三是资源环境问题,一些工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破坏严重,已经引起高度重视。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服务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方面明显滞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是严重滞后。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必须率先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经济结构。
目前在很多城市已经提出“腾笼换鸟”,“一巢数鸟”等政策,来盘活存量土地,鼓励中心城区工业外迁,为城市服务型经济发展腾出空间。从国家财税政策来看,随着营改增在全国全面推开、各地房地产税的扩围试点等都是通过调整存量要效益,将为服务业发展释放空间,推动我国城市服务型经济大发展。
二是城市用地规模从扩大新区建设向旧城有机更新和新区建设并举转化。
以往城市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通过新增建设用地来实现,自从2004年土地政策严控以来,国家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特别是耕地占用,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
这意味着,今后城市规模扩大,主要通过存量建设用地的调整,利用旧城改造调整城市内部的国有用地和集体用地的用途,提高容积率和密度,增加人口与就业机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