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判2014年中国经济(5)

专家预判2014年中国经济(5)

然而近两年来,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短板”显现,并受到来自外部的多重冲击,加上通胀率高、利率高,导致经济增速下滑。

客观而言,新兴经济体“走下坡”既有结构性因素的作用,也受周期性因素的影响,更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则是发达国家转嫁危机。但新兴经济体不会一蹶不振,“南升北降”态势虽放缓,却仍难以逆转。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一方面,虽然2013年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升,但未来的经济复苏道路依然面临种种“悬崖”。

另一方面,从经济增长潜力条件看,新兴经济体家庭储蓄率高、外汇储备雄厚、外债水平较低、对内和对外投资潜力大、工业化提速、收入增加、购买力上升和创新能力趋强、存在减息空间和推行财政刺激政策余地,通过有针对性的深化改革,能够应对和抑制住“南快北慢”变化速度放缓的局面,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速度向前发展。

有观点认为美联储最终退出QE将会导致新兴经济体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使新兴经济体“雪上加霜”。但实际上,美联储退出QE将是一个渐进的、分阶段的较长过程,因而新兴经济体有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

更为重要的是,当今的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已不同于1997年爆发金融危机时的状况,因此美联储退出QE并不是新兴经济体爆发金融危机的必然条件。

稳中求进仍是总基调

《瞭望》:放眼2014年,国家宏观调控应当把握的重点是什么?

王军: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仍将是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控风险的关系,在“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上下功夫,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还将是应对和防范经济下行乃至失速风险,确保稳增长的实现。预计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仍将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将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供给侧管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优化供给结构;重视从供应端建立长效机制,有效抑制通胀及管理通胀预期,逐步破解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建立城镇多层次的居民住房供应体系。

二是更加注重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将更加强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强化财政政策的针对性,着力提高有效供给能力。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