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大改革与大转型,世界经济的政策大转型与大改革,以及全球经济周期性力量的轮转这三大力量决定了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底部修复”的运行特征。
《瞭望》:具体而言,2014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
李雪松: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二是企业的资金成本,比如说贷款利率很高、劳动力成本很高、物流成本很高。另外,由于贸易顺差持续上升,在资本项目未开放的情况下,使得人民币升值及资本价格上涨的压力加大。三是部分地方政府负债水平比较高,而且最近一两年债务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增长下去,政府负债水平很快达到不可持续的状态。四是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状况并存。五是土地、水、大气等污染问题凸显,影响大众健康。
另外,在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出现了像温州、鄂尔多斯的房地产价格下滑,带来了潜在的坏账和债务违约的情况,加剧了银行的风险。
外部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
《瞭望》:有国际组织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超过今年,而且增长动力更多来自发达经济体。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金柏松:事实上,相关机构在作出上述预测分析时也提示了人们要关注2014年世界经济存在的不确定性。
首先,2014年美国还将讨论提高债务上限问题,如果可以大幅提高,“一次到位”,则有利于加快美国经济复苏;如小幅提升,国会多次讨论以至于纠缠不清,则将削弱复苏势头。
其次,如果2014年再次出现贸易增速慢于经济增速现象,则以大宗商品为代表的全球物价还将下跌,新兴经济体中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经济增长前景将持续偏冷,全球通缩问题有可能浮出水面。
再次,尽管日本政府声称已为从明年4月1日起提高消费税做好了准备,将投入5万亿日元扩大财政投资,并出台一些结构改革措施,但效果如何尚难确定。
最后,如果美国正式开始退出量化宽松,如果这一过程过急、过快的话,有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瞭望》:今年,新兴经济体的表现的确不如前几年活跃,不知明年的发展态势会否发生改变?
谷源洋:自危机爆发以来,发达经济体陷入困境,新兴经济体虽同样受到冲击,但整体经济形势强于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牵引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