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判2014年中国经济(3)

专家预判2014年中国经济(3)

聂高民:最大的利好是对改革部署的落实。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国务院就立即召开了抓落实的会议,检查今年的改革完成的情况,而且还分了类,大致上包括:已经完成的、正在进行的、还未推行的,这是在过去历史上没有过的。此外,国家还计划成立专门负责改革的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以确保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推进。

王文波:此外,明年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刺激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是服务业有望加快发展。预期社会对金融服务业和教育、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将会快速增加,现代电子技术、物流技术等带来的购物模式的变化也将促使网络购物及其相关新兴服务业的高速增长。

二是借助于政治周期,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大。2013年,各地纷纷制定了比较高的发展目标,但囿于主客观原因,完成情况不甚理想。而2014年作为十八大召开之后的第二年和“十二五”规划的第四年,各地会集中更多的资源推动经济增长,政府投资规模将会扩大,增速也有可能呈加快态势。

三是上海自贸区建设将是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尽管上海自由贸易区偏居华东一隅,但其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不可低估,不仅可以提振信心,更可以在经济增速回落的情况下带动部分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从而带来相应的增长。

经济追求合理增长

《瞭望》:从目前公布的多方预测来看,一些观点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比今年进一步回落,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刘元春:2014年将是中国全面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行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年。因此,2014年将是近20年来政治、社会、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

一来,改革将会产生强烈的经济外溢效应,特别是对于政府消费与政府投资的影响尤为突出。

二来,三中全会公布改革决定之后已引发社会大讨论,引发社会预期的重构和社会信心的调整。不同群体对于三中全会决定的不同解读仍然有一个向共识聚集的过程。

三来,改革在本质上是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与经济利益的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财税体系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金融改革深化、社会福利体系的全面重构都会对现有的资源配置模式带来根本性的冲击,短期的“创造性破坏效应”较为明显,而改革带来的投资空间的释放以及市场信心的重振也会有一个过程。

此外,2014年也是世界经济步入“宏观政策逐步常态化、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的大调整与大过渡的一年。一方面,美联储QE政策的退出将标志着全球非常规货币政策与超常的危机管理政策将向常规化宏观经济政策转变;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系在经济疲软中开启的结构性改革政策将全面启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结构性改革也将步入关键的深化期。这将导致在短期内,世界经济必定受制于宏观政策常态化、结构性改革深化的冲击,“底部波动、缓慢复苏”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初期阶段的明显特征。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