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2014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会议提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
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主要基于以下背景:从国内来看,这是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增速下滑对低收入群体食品供给能力影响的重要举措;从国际形势看,这是防止流动性过剩冲击粮食市场的必要手段。坚持立足自给保障粮食安全,也对“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还要不要保障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上到底是立足国内还是依靠国际市场”等问题作出了回答,向我们传递出中央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政策指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并不仅限于粮食自给的问题,会议要求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控,这对未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点睛 以断腕勇气化解产能过剩
前瞻
按照世界公认的标准,产能利用率小于75%就是严重过剩,中国39个行业中有21个都属于产能严重过剩。今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钢铁业作为产能过剩的大户,将在未来5年压缩8000万吨的总产能。作为国内钢铁生产的第一大省,河北省将在未来5年强制削减6000万吨的产能。必须要有新的替代产业的发展,才能解决钢铁产能的转移。化解产能如何不停留于“口号”,难题面前,决心和勇气更显重要。
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
解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如果现在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必然带来阵痛,有的行业甚至会伤筋动骨。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必须遏制进一步加剧的产能过剩矛盾,引导好投资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强调,“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更加追求质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
点睛 “长短结合”化解地方债
前瞻
审计署公布的《2011年第35号: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指出,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可见,我国将进入地方债务的集中偿还期。但是,随着地方债务逐渐扩大、负债结构不尽合理、还债期限的逼近,再加上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使得风险不断累积。靠卖地支撑还债已经是许多地方政府公开的秘密。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土地管理政策的不断趋紧,加之一些城市对房产市场的“限购”调控,土地出让金对于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正在下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