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制度性保障,对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就是,既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避免市场失灵。紧紧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再上一个大台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对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共识不断凝聚。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把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作为五大支柱之一。经过1993年至2002年的改革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把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作为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发挥市场作用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实践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但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需要进行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失灵,消除垄断,维护市场秩序;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形成公平合理分配格局,确保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及时促进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熨平大的经济波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