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宏观调控体系(4)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宏观调控体系(4)

处理好政策落实与调整完善的关系。宏观调控既要确保调控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又要加强政策跟踪评估,根据形势变化和政策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要强化政策落实保障机制建设和政策评估调整机制建设。对已确定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按照职责分工和落实时限,及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确保政策作用有效发挥,力争做到政策出台一项见效一项。同时,要及时评估政策实施效果,调整完善政策内容,确保政策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重大政策调整要十分慎重,深入开展政策预评估,广泛征求意见,加强宣传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主要任务

《决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总结国内做法,借鉴国外经验,从宏观调控的导向、目标和政策手段、制度机制、投资体制、发展成果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点任务。

科学界定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社会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就为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指明了方向。

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首先,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要加强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金融资本运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措施的综合协调作用。其次,把完善并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财政政策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功能,要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和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的逆周期调节功能,探索综合运用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和杠杆率等调控手段。第三,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推进宏观调控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宏观调控部门之间、宏观调控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要建立多层面的政策沟通协调机制,统筹进行政策特别是重大政策调整的综合评估和协调,避免单项政策各自为政,政策之间效力相互抵消或过度叠加。第四,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制定机制化。建立健全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合理确定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建立健全重大问题研究和政策储备工作机制,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并向政策思路、改革方案、战略构想、中长期规划等延伸,形成政策储备。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在重大政策研究出台的过程中,完善社会听证、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专家咨询等各类程序,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适时预调微调,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提高相机抉择水平。第五,加快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密切跟踪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认真评估分析其对我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实施的影响,主动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协调和沟通,更加积极地参与多双边国际经济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国际宏观经济治理结构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营造于我有利的制度环境,拓展发展空间,维护开放利益。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