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就经济新蓝图 “新改革元年”引发全球关注(2)

摘要:近期,在外部市场回暖刺激下,中国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向好,此前有分析人士担心,这可能会削减中国改革的锐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一些海外媒体评论道,中共最新会议表明,中国执政党视经济企稳为改革窗口,而非旧有模式的喘息之机。

彭博新闻社报道说,会议表明,中国领导人将致力于创造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促进改革,同时着重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寻求经济“合理”增长。

《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会议未提到具体经济发展目标,若经济增长目标果真下调,则意味着领导层将重点放在结构改革上,而不是刺激增长来维持高就业率。

此外,此次会议第一次把防控债务风险列入到主要任务之一,体现了中央对于债务风险的高度重视。

英国经济分析机构凯投宏观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说,强调防控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此次会议亮点之一,表明中国深化财政体系改革的决心。他说:“未来地方政府在借贷方面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审查压力,这有助于限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预防经济过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财政体系改革。”

新型城镇化思路渐清晰

与此同时,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列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主要任务,就推进市民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资金保障机制等做出具体部署,进一步阐明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思路。

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严介和告诉记者:“最新会议决定意味着今后民营资本有机会全面参与中国城镇化,更好地与公共部门共担风险、整合资源、集成创意、分享收益,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像太平洋建设这样的民营企业而言,是个重大利好。”

美国森特尼尔市官员大卫·泽罗诺克指出,公司合营模式的核心在于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成功的关键在于公共和私营部门均对项目整个周期进行详尽分析。

严介和指出,在中国,类似模式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今后发展完善的道路漫长,中国业界在汲取国外经验教训的同时,需要注意摸索、总结符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基建投融资模式,逐步提高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努力与时代同步,与世界接轨。

此外,本次会议还强调,应“完善地方税收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来自海外的经验也显示,理顺财权与事权的财税体制改革正是稳步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保障。

美国洛杉矶县阿罕布拉市市长沈时康告诉记者,美国城市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联邦政府的税收返还和地方税收。联邦政府或州政府征税后,以城市人口数量或道路长度等为依据,按照特定方法计算后按比例返还给市政府。这部分资金专用于基建项目。此外,房产税和销售税构成地方政府最稳定的收入来源。

本次会议引起海外关注的另一热点是城市管理。会议强调,要加强城镇化宏观管理,尤其是“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要求规划时“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

原洛杉矶市城建当局规划师黄铁屿说,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常由政府或居民提出建设或改造要求,举行听证会征求居民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后提交居民投票。这种规范的程序,确保了项目顺畅开展。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还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在这方面,城镇化比率高,但“城市病”严重的拉美有着前车之鉴。拉美地区有8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但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发展政策无延续性和缺乏规划管理,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暴力加剧、贫富分化、教育医疗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日益严峻。

泛美开发银行行长莫雷诺提醒说,中国城镇化进程目前正在快速推进中,应着力避免类似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