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第一次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力度,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减、放、管”。
◆减。减政,即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那些本不应由政府承担的工作交给社会,将那些大量的本应由政府承担而政府没有承担的工作接过来。
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即减政,主要应把职能转变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在政府、市场和社会更为宏观的公共治理层面考虑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问题,通过减少行政审批、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不违法设立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减少赋税等措施,简政限权,激发市场、社会和地方的活力。
◆放。《决定》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
只有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才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政府向市场放权,按经济规律办事。例如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等等,这将是金融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二是政府向社会放权,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三是中央向地方放权。发挥地方的优势和积极性,解决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增强地方自主权。
◆管。管的含义是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政府自身改革不仅要减少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加大对市场监管,管住管好该管的事。与此同时,政府应当在纳税人的监督之下,改善政府自身的管理,杜绝浪费,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此外,要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也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其中关键在于约束行政权力的滥用,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据《红旗文稿》2013年第22期 )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陈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