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陈剑: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构建首都发展新格局

【2017-12】陈剑: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构建首都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这为推进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各方面工作要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努力构建首都发展新格局。

围绕“四个中心”定位,落实《总体规划》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参加北京团讨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时指出,要牢固确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把“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这是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作为首都核心功能的“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201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作了批复,对北京如何强化首都的核心功能,如何通过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进而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如何推动雄安新区建设,进而拓展首都功能,打造京津冀新的增长极,提出了详尽要求。

《总体规划》提出,关键是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目标定位。牢牢把握“都”与“城”的关系。北京的发展是首都发展,北京的规划是首都规划,最核心的就是“四个中心”。要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始终将“都”摆在首要位置,自觉从党、国家和人民需要的高度审视和把握首都工作,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布局和推进“城”的发展,使落实城市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成为城市发展最鲜明的主题和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功能的充分实现,对于凝聚全国人民力量,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十分重要。为了首都政治中心功能的实现,首都的安全稳定应当是重中之重。《总体规划》提出,坚持把政治中心安全保障放在突出位置,严格中心城区建筑高度管控,治理安全隐患,确保中央政务环境安全优良。

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对提升全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在全球的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总体规划》提出,“抓实抓好文化中心建设,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精心保护好历史文化金名片,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精心保护好历史文化金名片”,这是实现首都文化中心功能的重要环节。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稳步发展,中国日益进入国际舞台中央,在重大国际活动中,中国的声音不可或缺,因而重大国际活动、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日益增多,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需要承担更多服务保障任务。《总体规划》提出,前瞻性谋划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适应重大国事活动常态化,健全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国际交往重要设施和能力建设。

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北京时提出的。《总体规划》也对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实现提出了要求,即“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注重依靠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及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撑引领经济发展,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建设,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用,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

未来北京的发展,需要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紧紧围绕实现首都的功能来谋划北京城市的发展,努力以北京城市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实现。

实施重点突破,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科技引领占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对北京提出新的城市定位,明确北京要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就是要让北京成为全球舞台上中国科技引领的重要节点,这实际上是对北京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务院2016年9月11日印发的《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北京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为此,国务院制定了“三步走”方针,推进发展目标的实现

为落实国务院制定的“三步走”方针,在2017年6月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蔡奇代表市委提出的一个奋斗目标是,今后五年,即到2022年,北京要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无疑是更宏伟的发展目标。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现有的表现与这一定位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北京需要持续努力,才有可能充分实现这一核心功能。而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无疑是更为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这包括:争取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主动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抢占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战略制高点。同时,加强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等措施。

全力抓好“三城一区”建设,则是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其内容如下。

一是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包括其中的16园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已经明确了40个重大建设项目。既有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项目,如建设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等;也有培育前沿技术和自主创新集群的重大项目,如加快建设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北京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发起设立中关村原创前沿技术研究院等。此外,在互联网、大数据、纳米材料、机器学习、智能硬件等方面,中关村的这些领域的很多技术创新与全球同步甚至领先。2016年,北京中关村为北京贡献了24.7%的GDP。

二是建造怀柔科学城,重点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世界级原始创新的承载区。怀柔科学城将开工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成后将是全球最高亮度的同步辐射光源,能够全面提升我国前沿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将建成世界上首个集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为一体的用户装置,可满足多学科、多领域物质科学研究对综合极端实验条件的需要。此外,具有国家重大科技战略意义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也已落户怀柔科学城。以大科学装置为依托,怀柔科学城还将布局建设材料基因组、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等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这些设施和平台面向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创新团队开放合作,成为吸引世界一流科技人才和开展原始创新的新高地。怀柔科学城规划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目前已进入推进实施阶段。随着中国科学院诸多院所进驻,这里将是北京作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三是搞活昌平未来科学城,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目前,未来科学城已经有14家央企入驻,科研人员超过8500余人,其中常驻“千人计划”专家55名。主要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启用。打造40个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昌平未来科学城,定位大型企业技术创新集聚区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高地。

四是打造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

“三城一区”建设要求都是国际标准,世界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全力抓好“三城一区”建设,就是北京努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支撑。

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构建首都功能拓展区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参加北京团讨论时曾指出,推进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重大国家战略。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目的是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同时,发挥好“一核”作用,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更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设立雄安新区,既是整个京津冀地区重要增长点,也是力图打造中国版的硅谷,努力构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雄安就应当建设成为首都功能的拓展地,特别是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功能主要拓展地,所承接的产业有自身特定的要求。雄安新区建设,因而也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亮点。

对北京来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是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坚定不移”表明要紧紧抓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将其作为关键环节、重中之重,这充分体现了北京的决心。而要把雄安新区打造成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城,就需要树立创新思维,不断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发展新方式。自2017年4月公布以来,雄安新区建设在新型思路指导下稳步推进,进展明显,对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三地对雄安新区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未来,雄安新区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努力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作用,实现同北京、天津等城市的融合发展,同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的错位发展,发挥对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和京津冀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17年6月,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蔡奇指出:“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将与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主动加强规划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全方位加强合作,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做到有求必应、积极配合、毫不含糊。”这表明,北京市要“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并且要有一系列实际行动。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增设雄安新区一节。雄安新区建设已经纳入首都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并成为2017年6月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北京空间布局“一核两翼”的重要内容。

2017年8月18日,北京市和河北省两省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认真分析这项战略合作协议,说明雄安新区作为首都功能拓展区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雄安新区既然是打造中国版的硅谷,那么,并不是所有产业都适合在雄安发展。围绕雄安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的定位,《合作协议》明确提出,“京冀双方将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协同联动,严控新区承接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共同推动雄安新区发展高端产业,支持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市属国企与雄安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合作,使新区在起步阶段就集中发展高端高新产业”。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协议》提出的,“严控新区承接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这说明,雄安新区所承接的,将是首都的一些高端高新产业,而不是一般的第二、三产业。

此外,北京市将推动本市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向雄安新区布局发展,同时结合雄安新区需求,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上述内容说明,雄安新区作为首都功能拓展区,已经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可以预期,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通过落实“四个中心”功能定位,重点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都功能拓展区,在不久的将来首都将形成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