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毛泽东在杭州召集部分中央领导人开会,开始批判反冒进。不久,毛泽东在南宁主持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亦被称为“南宁会议”。会上,毛泽东再次批判周恩来和陈云反冒进的观点。他说:“管‘实业’的人当了大官、中官、小官,自以为早已红了,钻到里面出不来。一九五六年冒进,一九五七年反冒进,一九五八年又冒进。看是冒进好,还是反冒进好?”他还警告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他说:反冒进吹掉了三条,一为多快好省,二为四十条纲要,三为“促进委员会”。这是属于政治,不属于业务。他认为,提出反冒进的人,就是没有搞清楚六亿人口的问题,成绩是主要的,还是错误是主要的?是保护热情、鼓励干劲、乘风破浪,还是泼冷水泄气?他还说:反冒进的人已经到了和右派差不多的边缘,只剩了五十米。反冒进就是泄了六亿人民的劲,反冒进伤了许多人的心。可见毛泽东批判反冒进,口气中十分严厉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给反冒进的同志上的“纲”是很高的,戴的帽子是很大的。
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一连发表三次讲话,矛头指向国务院、特别是指向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集中批反冒进,同时强调他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观点。
在南宁会议上,与会者都在猜测:毛泽东批判的锋芒主要是对着谁的?当时参加会议的薄一波回忆说:“当时大家心里在纳闷,这到底是批评谁?少奇同志说:主席的批评是针对管经济工作的几个人的。一月十七日晚上,毛主席约富春、先念同志和我谈话,明确讲到批评主要是对陈云同志的。”(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662页)此后,毛泽东抓住反冒进问题连续批。他把1956年6月20日的那篇关于反冒进的《人民日报》社论找来,在会上念一段批一段,还说:这篇社论是针对谁的?是针对我的《高潮》序言提出批评。社论提出的方针对社会主义建设不利,没有想到造成这样反冒进的空气挫伤了积极性。这是没有料到的。
陈云没有出席杭州会议和南宁会议,不知道会议的情况,因此,他也无法表示自己的意见。在南宁会议上,刘少奇、周恩来做了自我批评,承担了责任。这样,毛泽东也就没有再进一步追究反冒进的责任,但他对于坚决主张反冒进的陈云,明显表现出了不信任。
由于毛泽东多次批判反冒进,并且陈云后来也在与柯庆施、周恩来等交谈中得知了毛泽东批反冒进主要是指向他的,于是他不得不做检查。在1958年2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检讨了自己反冒进中的错误,并表示,对反冒进中的财贸工作的错误,自己负主要责任。陈云在他的检讨性发言中,还违心地承认:自己在向毛主席和党中央汇报工作时,有“倾盆大雨”、“本本主义”现象。毛泽东在陈云的检讨性发言中插话,不点名但实际上是针对陈云批评说:“反冒进的同志跟右派相距不远了,大概五十米远。”毛泽东还说:反冒进的同志不让政治局和他本人参与设计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总是让他“强迫签字”,“事实上是一种封锁”(史料见《陈云年谱》中册410页)。不能不说,毛泽东对陈云的这些批评,是相当严厉的。在会上,毛泽东还说,这次批反冒进,“是中央内部的整风”。此时,毛泽东已经开始发动大跃进了。这次会议不久召开的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实际上就是大跃进的动员大会。会上,确定了1958年的跃进指标。陈云在心里对这些高指标是不赞成的。毛泽东心里也明白,陈云对大跃进是有看法的,更知道陈云关于经济工作的观点与自己是不同的,但他也顾不上与陈云交换意见了,他设想:要通过批判反冒进,来开大跃进之路。而且当时全国的局面是:全面开动宣传机器,反右倾、鼓干劲,毛泽东也以极大的热情,推动大跃进高潮的到来。
虽然陈云违心地做了检讨,但事情并没有完。毛泽东在此后仍然连续批反冒进,并且把冒进当作正面口号来提。他当时就说过这样的话:“我赞成这个冒进。这个冒进好嘛!”“今年下半年,你们就会看到,要有一个大冒进就是了。”他针对陈云说:“以后反冒进这个口号不要提,反右倾保守的口号要提。反冒进这个口号不好,吃亏,打击群众。”1958年3月,中央在成都召开会议(史称“成都会议”)。毛泽东在会上继续批判反冒进,而且这次批判的话说的更重了,他把反冒进和不反冒进,提到了反马克思主义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他说:“两种方法的比较,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冒进’,一种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究竟采取哪一种?我看应采取‘冒进’。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提。”陈云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且在会上再次作了检讨。毛泽东在1958年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过:反冒进,是大家都在正确路线下,在个别问题上的意见不一致。毛泽东为反冒进做了这样的定性,使陈云等主张反冒进的人在政治上得到了解脱,没有受到政治上的追究,陈云仍然在中央主抓经济和财政工作,但毛泽东明显表现出了对陈云的冷落。此后,凡做出重大经济决策,毛泽东不太听陈云的意见了,甚至毛泽东见陈云也很少了。在1958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陈云不得不又一次就反冒进问题作检讨。毛泽东在陈云事先送给他看的检讨稿中加了这样的话:财经工作的方针、路线及大的政策问题,都应经过中央和各级党委做出决定;在执行决定时,可以用座谈会、辩论会、大字报的办法。毛泽东加写这段话,明显是对过去陈云工作的一种批评,也表明,毛泽东今后对财经工作要收权了。
这一时期,陈云虽然参加中央的重大活动,但他的话毛泽东再也听不进去了。而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头脑都发热的情况下,陈云也不能再讲话了,他只能沉默,而且还不得不经常就反冒进问题违心地检讨。当时党内一些思想上“左”的人甚至背地里称陈云为“老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