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元:中国改革新逻辑

张卓元:中国改革新逻辑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公布后,财新《中国改革》记者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教授,请他就《决定》中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主要内容作了阐释和解读。

张卓元曾全程参与了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三个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

这三份文件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和深化过程中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相对于前两份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有何重大突破?针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张卓元回答说,与此前两个《决定》相比,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最为重大的突破就是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提升为起“决定性作用”,这说明我们对价值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治理现代化”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财新《中国改革》:此次《决定》中出现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提法,比如,在第二条改革任务中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内涵是什么?

张卓元:其实,我们以前常用的“治国理政”,就包含“治理”的意思。我个人理解,现在明确这样说,就是要在施政方式上与以往那种单纯管理、统治、统制的概念相区别,更加注重法治、协商、参与、包容,更加注重融合现代先进政治文明的理念和运行方式。

财新《中国改革》:《决定》在上述提法的后面紧跟着要求,“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如何理解这“三性”?

张卓元:这个《决定》与以前那两个《决定》最大的不同是,前两个《决定》只是围绕建立或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制定改革方案,着眼于经济领域的改革,而此轮改革明确为“全面深化改革”,即围绕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全面部署和推动改革。全方位的改革必然要求各领域的改革措施之间要互相协调、互相配合,而不能相互抵牾、相互抵消。既然此轮改革并非只集中在单个领域,而是涵盖五大领域,那就必然要求所有领域的具体改革措施要聚合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或者说,此轮改革必须在一个整体而又系统的框架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

事实上,中国改革推进到现在,已经不能、也无法再单兵突进了,而只能相互协同、互为奥援。比如,要推动让市场起“决定作用”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必然要求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和职能,就必然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就必须有行政体制改革乃至政治改革作保障。经济体制改革也与社会保障制度密不可分。在这个环境决定经济的时代,经济改革与发展难道可以与环境治理相分离吗?可以说,这五大领域中,每个领域的改革都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关联,都离不开其他领域改革的保障和配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