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为什么能够成功?(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为什么能够成功?(3)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第一,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为任何风浪所动摇。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经历是曲折的。但是,中国选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定不移。

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立即引发政治风浪,西方世界掀起了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匈牙利动荡,发生了“波匈事件”。中国国内也有一些小的波动,但中国是稳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经过讨论,于1956年4月5日、12月29日,先后发表《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长文,总结了俄国十月革命开创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国家建设的基本经验。文章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和产生失误的教训,顶住了国际上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的进攻,澄清了赫鲁晓夫反斯大林引起的混乱,得到全世界共产主义者的赞许。以后发生的中共和苏共的十年论战,双方虽各有教训,但中国共产党成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流砥柱,是公认的。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总结发生“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党内、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彻底否定毛泽东、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潮。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受中央委托,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处于又一个转折关头的时候,如果走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的路数,否定毛泽东,进而否定社会主义道路,那就不会有今日的中国。

上世纪80年代,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探索如何进行改革时,苏联、东欧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走向西方世界指引的路,经济下滑,社会倒退。中国也发生了反对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煽动的政治风波。但我们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导下,采取了坚决措施,很快平息了动乱,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班上作长篇讲话,讲了从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进程。他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第二,始终关心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逐步提高。

旧中国最大的不公,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等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少数上层人士奢靡生活资料的供应者,自身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被奴役的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他们推翻旧社会,最大的任务就是使他们过上能保持人的尊严的好生活。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阐明了将革命进行到底和革命胜利后的大政方针。其中讲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时说:“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城市中其他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为了改善农民生活,新中国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了帮助个体农民克服一家一户生产中的困难,实行互助合作。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为了保障世界上人口最多、且不断增加的大国人民的生活逐步改善,改变了苏联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建设思路,实行以“农轻重”为序的建设方针。以农业为基础,重视发展轻工业,既保证了全国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又能支援重工业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开始建立起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