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战略的历史意义(3)

中国城镇化战略的历史意义(3)

“中产阶层”在城市化中崛起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拥有3亿人口的“中产阶层群体”,占总人口的2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有可能在2015年之后达到5亿—7亿人。“中产阶层”对城市治理方式和自身利益维护都有诉求,但由于范围大、行业多、尚处在不稳定状态,其表达方式和内容都很零乱,相应地产生了政府不得不应对这种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新矛盾。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战略,客观上有利于吸纳中产阶层崛起带来的分散小型投资需求,同时也就有利于把集中在大城市的潜在利益冲突分散到上万个县以下的城镇中去。这是中国在资本相对过剩而资源严重稀缺条件下探寻适合自身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

目前中国600多个城市中,超大型城市已占世界的1/4以上,大型城市已占世界的1/3以上。城市资源环境紧张导致大城市病突出,市民生活压力大、成本高及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化内生的风险及与生态文明对立的趋势日益显化。

这个时期,突出“城镇化”战略,降低“城市化”战略实施速度,是执政党与时俱进应对客观形势变化的表现。因为,中国并不具备发达国家向外转嫁制度成本而坐享现代化收益的条件,因此需要对城市化所带来的治理挑战格外重视。

我们认为,城镇化战略适合中产阶层崛起之后的多元化需要,也有利于分散中产阶层不可能自觉的诉求,缓解因过度城市化而带来的结构性矛盾。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