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中国雾霾

问诊中国雾霾

一年前的冬天,因京津冀雾霾问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曾警告,当时断断续续的雾霾污染可能会变成常态。

进入2013年,雾霾扩散至华东、华南以及东北地区,造成整个中国东部的大范围污染天气。

作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大气分中心主任、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跃思一直主持着中科院的全国性大气霾污染监测工程。

就当前雾霾情况及未来预期,王跃思日前再次接受本刊专访。除了揭示目前大气污染积累的严重性,王跃思认为,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解决大气污染的原则性办法是非常清晰的。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恐怕还需要更为强力的推动。

环环相扣造成雾霾

《瞭望东方周刊》:过去雾霾多发于京津冀地区,为何2013年年初以来,在华东、华南以及东北地区也先后出现了大范围雾霾?

王跃思:第一个原因是气象学上的。最近出现的多次雾霾与以前的雾霾相比,产生的气象原因并没有太大不同。弱低压或者弱高压或者均压场,这种相对的静稳天气,表现为没有水平方向的风,垂直对流扩散也很弱,湿度又大,就非常容易造成这种天气。

当然,如果没有地面的排放源,雾还是雾;但是有了排放源,雾就变成霾了。雾就像是烧开水的水汽。霾是什么?一把小米,扔到锅里,原来是清水,开锅了就变成粥了。霾就是这锅粥,颗粒物就是米。没有污染物的排放,再怎么折腾都是水。一旦雾里面掺上粒子,就成粥了,看着就不透明了,也显得黏稠。

再说污染排放。原来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么大面积的污染?不能孤立地这么说。原来没有2013年这样静稳和高湿的天气,而是很冷、风很大。具体来说。过去东北地区也没有出现这样无风、湿度很大的天气。这与全球大范围的气候变暖有关系。全球在变暖,特别是高纬度地区变暖更显著,污染更容易出现在暖冬。原来东北地区冬季没有那么高的气温。

如果东北的气温比往常高,没有风、昼夜温差大,就容易发生雾。大气是热的,水汽多,地面变冷快,近地面空气的热量容易被地面吸收,原来空气中的水汽迅速凝结,这就形成雾气(如果足够冷就变成霜被清除了)。雾吸收了地表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变成了雾霾的混合体,本质上就是霾污染。

全球变暖是一个可能的原因,造成东北地区暖冬,加上没有风、湿度大,一环紧扣一环。

那么雾霾为什么在东北地区先出现?北方气温变冷更早。随着稍晚南方地区也进入了冬季,在同样的静稳天气下,南方也陆续被雾霾所覆盖。霾污染就像冬天的进程,由北往南一点一点地移动。到夏天,则由南往北推进,这个是有规律的变化。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